在信息爆炸快节奏的生活中,写长文是一件吃力不讨好的事情,我看到很多制造焦虑制造对立的文案短短几十个字就能收获大量的点赞,而一些需要沉下心来阅读的干货却乏人问津。这就是流量时代的现状,人们被极富有刺激性的信息冲击,兴奋阈值越来越高,同时也越来越麻木。
很长一段时间我也是这样的,空闲时间就刷手机看视频,看那些煽动性的文案。这样一段时间下来,我整个人也变得浮躁了,我对很多事情缺乏耐心,我在面对事物时第一反应就是用热门观点来评判,我焦虑经济状况焦虑身体状况却不做出改变,我觉得自己变成了自己讨厌的样子。
我想说,大家太会抓大众的痛点了,用焦虑、不安、仇恨等等负面情绪来引发关注和讨论。但其实不管是人生意义或者财富价值,还是婚恋情感,早很多年都有思想家说透了。
当逼迫自己沉下心来看书,逼迫自己保持写字后,我沉静了下来,对速食文化兴趣降低,也逐渐能够思考事物表层下更本质的东西。
谈谈我的思考逻辑。
人做出行为的底层因素是利己,做好事或者做坏事的根本内核都是利己。但有时表层外衣很复杂,我们容易被表象所迷惑。利己本身是中性的,你觉得这个行为是善或者恶,本质上是取决于该行为对你造成的影响是不是你所期盼的。
那么看待事物的时候,我们只用从两个层面考虑就可以了。
第一个是,ta为什么要这么做?
比如一条文案,关于焦虑身材的。我们首先就去问自己,ta为什么要发这条文案?可能是因为自卑,想要获得大家的鼓励和安慰;可能也是自卑,想要找到和自己一样的人让自己不那么焦虑;可能是想要获得流量关注,借机宣传后续的减肥产品;可能是自卑又自负,想要被夸赞满足虚荣心等等……
当我们问出这个问题的时候,就开始用旁观者的角度来看待,而不是被对方所传达的价值观和情绪所卷入。
第二个是,我感受到了什么?这个感受对我来说有什么影响?
接上文的例子,我们看到关于身材焦虑的文案,会感受到什么呢?可能是觉得自己也不够好不够美,然后引发了焦虑和自厌;可能是觉得自己身材不错,然后沾沾自喜;可能觉得对方的心理情绪不佳,然后生出同情安慰;可能觉得对方闲的没事,然后淡漠划走等等……
我们情绪升起的情绪对我们造成的影响得由自己来判断,但如果仔细感受分析,我们会知道哪些东西对自己是正面积极的,哪些是负面消极的。
当判断出影响,再结合第一个层面“对方的动机”的考虑后,我们就能知道该怎样面对事物了。
在这个信息爆炸的世界,我们被各种各样的信号所淹没,有善意的有恶意的,有好的也有坏的,而这些信号通通会进入我们的潜意识,从而影响思维和判断,进而影响具体的生活。在面对信息时,先以思考做个过滤器,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希望大家的生活越来越好,成为想成为的样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