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聊聊心理咨询觉察力,外审督导的部分的内容。
心理督导的方法论
熟练的程序:磋商、心理咨询、教育或培训、评估。有时我感觉,督导是一个手艺活,就像工匠制作一个作品,一个漂亮的发簪,一套精致的衣服。
![](https://img.haomeiwen.com/i8300115/402bbbb95b074939.jpg)
它遵循固定的流程和方法。一个经验丰富的督导,可以从咨询师的反馈中,看到咨询师的反移情,或咨询中出现的问题。
最初学习心理学,学精神分析,发现很多是唯心主义的,但当我学到CBT认知行为疗法时,发现它遵循严格的程序,以逻辑和实证为前提。
心理咨询的基本方法,如精神分析疗法,行为的,完形的,系统的,发展的。人类发展到现在,哪怕是唯心的心理学、宗教,也有很多科学的成分。
可能在中世纪过后,人类发现了科学的重大作用,于是把所有的学科,都用科学改变了一遍。心理学从创立之初是心理加科学的结合。
原本就有从宗教那里得来的东西,再加上科学的发展,用系统的,认知的,行为的,然后中和,有了各自不同的流派。
程序+方法,就像一横一竖的坐标轴,把心理学从心里出来发出的,框定到现实世界。把心理咨询这个可以随意挥洒的事情,固定下来,摘取一段来研究。
心理督导的操作技巧
咨询的视频、音频回顾,回放资料,展开讨论。我突然想到了《中国机长》里乘务长的一段话:
![](https://img.haomeiwen.com/i8300115/3e594c9f0f1a8bfc.jpg)
从乘务员到机长,我们每个人都经历了日复一日的训练,就是为了能保证大家的安全,这也是我们这些人为什么在飞机上的意义。
这就是专业的意义,任何专业都不是轻易得来的。做心理咨询师,一般至少经历3~5年每天训练,锻炼自己的思维,认识事情的方式和行为。
咨询的角色扮演:咨询的现场模拟,情景回顾。就像现在的训练,每个人参加的每一次咨询,是公开的,每个人都能看见,对它发表评论,有专人进行评估,哪个地方做的比较好,哪个地方做的不够好。
我参加了训练是每周一次。开始咨询,咨询过后的督导反馈,自己的反思日记。就像一个人在照镜子,上下左右各有一面镜子。
自己看着自己,也让别人看着自己在行走中的每一步。在这个过程中,其实我有过挺多情绪,愤怒,为什么我要不断的被指出错误?焦虑,怎么还没有完成?怎么需要这么长时间。
需要不断面对,处理这些情绪。我想到了工作,工作也是工作事情本身可能不难,但要在工作中处理和同事、领导的关系,同时和团队一起成长。
![](https://img.haomeiwen.com/i8300115/4784f98b239012f9.jpg)
咨询的角色反转:咨询师与来访者的角色转换。个人体验,一个人无数次体会过,做咨询是什么感觉,做来访者什么感觉。
有了身处其中的体悟,才能更好的理解一个人。当我对自己的每一种情绪,每一个感受,都做深入细致的分析。
那么当来访者出现了某一种情绪,我有过类似的感受,那么就可以很好的共情。有了这些基础,建立咨访关系,就是一件比较轻松的事情了。
咨询的现场观察与指导:现场的咨询观察、观摩、指导。之前岳老师在哈佛时,是有单面镜的,可以看到听到咨询师和来访都说了什么,是专门做教学用的。
一般的咨询师都不会这样,需要来访者同意。如果他愿意对一部分人公开,做教学使用,这样就可以。
给咨询学员的建议和意见,针对具体咨询片段、过程的指导。这个我经常遇到。一种是在同学之间的求助,比如面对某一处境,请各位同学帮忙,或者是找督导求助。
咨询学员的特定训练:如面对特殊群体的咨询技巧培训,如抑郁症患者、同性恋群体。针对某一群体的特殊训练。
之前有一个同学,在督导的过程中,她经常面对同性恋群体做咨询。起因是他在第一次针对这个群体的咨询中,获得了很好的反馈。
谢谢你的欣赏,欢迎留言咨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