摆脱不得的悲哀
——评探春
高一七班黄韵熹37号
“才自精明志自高,生于末世运偏消。清明涕送江边望,千里东风一梦遥。”
探春,是贾政的庶女,在贾家同辈的姐妹里排行第三。在其他未出阁的大家闺秀都在学习女红、奉行“女子无才便是德”的大环境中,探春是其中乍然一现的、与众不同的佼佼者。她一直在试图抗争出一片天地——为自己“庶女”的地位抗争,展示自己不凡的管理能力。探春一直在试图摆脱自己作为庶女可能面临的不公,但薄命司中,她的名号依旧登记在案,摆脱不得。
探春和贾环是一母同生,两人却是天差地别。许是受赵姨娘影响的缘故,贾环“举止荒疏,形容猥琐”,连和丫鬟玩都为几吊钱而耿耿于怀、斤斤计较,处处表现出的是摆不上台面的小家子气。而探春有一个绰号:“玫瑰花”——好看,但是扎手。她从不向人低头、忍气吞声,表现出的是过人的能力和不卑不亢的自信。她在检搜大观园中表现地最为勇敢,在代管荣国府时敢于改革和创新。探春是一个才能出众、不同凡响的人物。论诗才,她不及黛玉和宝钗,但首先发起诗社的却是探春。连王熙凤也曾为她的出身感到可惜,同时表达了对这三姑娘的赞赏和认同。
探春内心里恨自己作为庶女的身份,她为赵姨娘为一点丧葬费的吵闹而委屈生气,紧紧按着大家的规矩——王夫人才是她名义上的母亲。确实,妾的地位只不过比丫鬟好一些,依旧是奴才,但探春的偏激反而表现出她是在乎这一身份的,因过分在乎而不忿。
尽管探春敢于说出“我但凡是个男人,可以出得去,我必早走了,立一番事业,那时自有我一番道理”这样的宣言,最后还是摆脱不开其不幸。在红学家的研究中,普遍认为探春的结局是远嫁,甚至可能是远嫁海外。如此自尊自强的姑娘,迫于时局,被当做维系利益的工具,别离骨肉家园,如同她写的灯谜一样,如同风筝一般“游丝一断浑无力,莫向东风怨别离。”纵然才高和骄傲,最终也得了一曲悲歌:
“一帆风雨路三千,把骨肉家园齐来抛闪。恐哭损残年,告爹娘休把儿悬念。自古穷通皆有定,离合岂无缘?从今分两地,各自保平安。奴去也,莫牵连。”
��H��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