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幸过了两个半天没有手机的日子。
是的,必须说是“有幸”。因为自我选择的话,一定是不会自动将手机放在一边的。
没有手机,行动也不自由时,可以做什么呢?
那就必须有书。
读书,总是可以减少很多的无聊的。也。鹅因此,读书其实就是在打发时间,也是无比正确。
可能会把书翻来覆去看,还会写下当时的感想。
文字总是有魔法的,可以牢牢的吸睛。
如果没有书,那必须有纸和笔。
有了纸和笔,整个人就可以很好的活着。
我如何利用纸和笔呢?
第一,练字。
想到什么字,就写什么字。
反复写,换各种风格写,看看哪一个字最好看。
回想曾经学过的那些笔顺笔画,特别是书法老师书写的样态,从模仿开始写。
我最喜欢写的几个字是:五月的槐花香;走在乡间的小路上……反正就是意识流的,想到哪写到哪。回过头看的时候,会感觉有点意思。
尤其是“是”字,每次写的时候,都会想起书法老师指出我写的毛病所在,将最后一笔写得一点都不大方。于是,会将最后一笔写得舒展一些,也就更飘逸一些。
这个过程,身心合一。
第二,一个人玩成语接龙游戏。
很好玩,一个人偷偷乐。
比如,我写下:自言自语、语重心长、长话短说、说三道四、四面八方、方方正正、正大光明、明察秋毫、毫发未伤、伤天害理、理屈词穷、穷山恶水、水性杨花、花天酒地、地久天长、长年累月、月下老人、人声鼎沸。好吧,不能再写了。
也会从“说三道四”中,分出一支来:四平八稳、稳中求胜、胜券在握、握手言和、和颜悦色、色胆包天、天翻地覆、覆水难收、收放自如、如临大敌、敌我不分、分分合合、合二为一、一气呵成、成事在天、天道酬勤、勤能补拙。好吧,也不能再写了。
这个过程,犹如参加一场答辩,头脑风暴。
第三,写某个偏旁的字。
比如,单人旁,写到20个字时,又将提手旁开启一行,两个偏旁同时性写。
我以为我写出来的单人旁的字会比提手旁的字多,结果,10分钟后,提手旁我写了82个,单人旁写了62个。
后来拓展到写三点水旁,写了43个。写言字旁,写了24个。写口字旁,写了46个。写木字旁,写了30个。写草字头,写了24个。
这完全是利用了当时身边所有的环境上的字,进行组合拆解,进行关联组词。
当时,就有一个疑问:到底什么偏旁的字最多呢?
百度去搜一下,偏旁最多的却不是我认为的提手旁。
在中国汉字的250多个部首中,“氵”部首下的汉字数量是最多的。根据《辞海》的数据,“氵”部首包含875个汉字,如果再加上与水相关的字以及上水和雨部的字,总数量大约为1900个。在这些常用的9000至12000个汉字中,“氵”部首占据了超过15%的比例。
另外一个答案是:
"草字头"487字。
"木字旁"458字。
"口字旁"456字。
"提手旁"416字。
"单人旁"314字。
可见,我的积累还是少了好多。
第四,可以写文章。
这也是很好的选择,只是可能不习惯。因为总会涂涂改改,没有电脑用起来那么方便。
原来是用电脑不会写文章,现在是用笔不会写文章,是进步还是倒退呢?
如果没有纸和笔,可能我就只有做白日梦了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