枯木
《泉州刺桐花咏兼呈赵使君》
【唐】陈陶
赤帝常闻海上游,
三千幢盖拥炎州;
今来树似离宫色,
红翠斜欹十二楼。
刺桐,又名海桐、山芙蓉、木本象牙红,属于豆科、刺桐属落叶高大乔木,高可达20米,干皮灰色,具圆锥形皮刺,羽状复叶具3小叶,常密集枝端;托叶披针形,早落,小叶膜质,宽卵形或菱状卵形;总状花序顶生,花梗木质,花萼佛焰苞状,花冠红色,旗瓣椭圆形;荚果呈念珠状,种子红色;花期3月,果期8月。
刺桐在我国有悠久的栽培历史,应该至迟在汉代就有栽培,据晋人嵇含的《南方草木状》已有记载:“刺桐,其木为材。三月三時,布叶繁密,后有花赤色,间生叶间,旁照他物,皆朱殷然。三五房凋,则三五复发,如是者竟岁。九真有之。”。九真在今之越南,汉武帝于元鼎六年设置此郡。说明早在汉朝时候,刺桐已在岭南颇为普遍了。
刺桐花花形奇特,花瓣次第开放,状如朝天辣椒,鲜红靓丽,尤其是远观,放眼望去,树木高耸,枝丫交错,朵朵刺桐,火红似焰,犹如朝霞喷薄而出,红翠相间,在春日里分外耀眼,炫彩夺目,历来受文人墨客青睐和吟咏,唐诗宋词中关于刺桐花的诗词近百首,不少诗词大家都有咏叹刺桐花的作品传世,我们撷取唐朝诗人陈陶的词作《泉州刺桐花咏兼呈赵使君》同大家分享。
陈陶(约841年前后在世),字嵩伯,剑浦(今福建南平)人,全唐诗作岭南人或鄱阳人(今江西波阳)。陈陶早年游学长安,善天文历象,工于诗,屡举进士不第,遂自称三教布衣,隐居不仕,恣游名山,隐居洪州西山,后不知所终。
陈陶在唐朝诗人中名不见显,然颇具传奇。其代表作当为名篇《陇西行》四首之二:“誓扫匈奴不顾身,五千貂锦丧胡尘;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艺术感染力极强,脍炙人口,被千古传诵。
这首《泉州刺桐花咏兼呈赵使君》是陈陶的关于刺桐花六首之一,“使君”即唐朝对刺史的敬称,唐朝时,一些诗人经常会把自己的诗作呈送给官宦权贵,以求提携。陈陶遗留的诗词不少都是赠送给权贵的,可惜时运不济,屡次科举不第,只好山野隐逸,不能不让人惋惜。
“赤帝常闻海上游,三千幢盖拥炎州”。“赤帝”是我们神话了的祖先,有的说是炎帝神农氏,有的认为是祝融氏,本名重黎。本诗指的是祝融氏,被尊为火神、南海神,《淮南子·时则训》:“南方之极…… 赤帝祝融之所司者,万二千里。”;“三千幢盖”指的是很多仪仗旗帜;“炎州”泛指南方广大地区,《楚辞·远游》:“嘉南州之炎德兮,丽桂树之冬荣。”。该句意思是:经常听闻火神赤帝会在南海地区巡游,仪仗随从甚多,一片火红,布满了南部天空。
“今来树似离宫色,红翠斜欹十二楼”。“离宫”,帝王出巡时居住的宫室,这里指赤帝的离宫,颜色自然是火红色。“斜欹”,歪斜,借指树姿婀娜之态;“十二楼”,指神话传说中的仙人居处。《史记·封禅书》:“方士有言‘黄帝时为五城十二楼,以候神人於执期,命曰迎年’”;《汉书·郊祀志下》:“五城十二楼。” 颜师古注引应劭曰:“昆仑玄圃五城十二楼,仙人之所常居。”。本句意思为:如今刺桐花在青翠的叶片衬托下,红绿相间,枝柯婆娑,树干高耸入云,火红色花朵,犹如火焰,恰似赤帝的离宫一样。
这首绝句,用赤帝的典故,来赞美刺桐花的绚丽,想象丰富,奇幻瑰丽,令人遐想万千,当是描述刺桐花诗词中不朽佳作。
2018/7/16榆木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