驱散无价值感的雾霾,不再讨好任何人

作者: 林何凤 | 来源:发表于2019-02-04 06:53 被阅读100次
    驱散无价值感的雾霾,不再讨好任何人

    我一向很善于为他人着想,永远考虑别人的感受在先,考虑自己的感受在后,或者根本不考虑自己的感受。我常常先去询问别人的时间安排,然后根据别人的安排来调整自己的时间,并且不断对自己说,我没问题,我都可以配合别人的。

    不要觉得我只有对生命中重要的人才会妥协、讨好,事实上,几乎是任何人都可以得到我的配合。比如,我自己正在排队结账,如果看到一个大着肚子的女性或者带着小孩子的老人站在我身后,我内心就会深深的难受,感觉到对方的不容易。虽然人家没有说出口,我也会主动让出自己的位置,让人家先结账。

    我打车,已经到了指定地点。如果前方不远处恰好有人在挥手叫车,我几乎不假思索,立刻就叫司机到了那个人面前再停,给对方和司机提供最大的方便,然后自己再走回去。

    对于为他人着想,我是轻车熟路的。这种轻车熟路来自于在生命中没有得到过足够的爱和接纳,反而是从小伴随左右的、来自长辈的过分苛责。

    尽管长辈对自己的这些批评是善意的,但是这却无法证明他们爱着我本真的样子。我的心灵受到了创伤,我相信自己不配得到爱,我要为别人的福祉负责;我要穷尽一切可能去讨好别人,否则就可能会面临被抛弃的风险。在很多年里,我的生活和人际关系都受到这种心态的严重影响。

    驱散无价值感的雾霾,不再讨好任何人

    在我的生命中,有很多时候,我都会弃自身幸福甚至安危于不顾,就是为了让别人爱我。我在不知不觉中耗费了很多时间和精力去尽力讨好别人,好让他们来爱我,不离开我。我会尽我所能去友善待人、随和可亲。我会违心地说“是”。我常常试图解读别人想要我做什么,并为此付出沉重代价。

    讨好他人的行为背后的动机是无价值感和不被爱,甚至唯恐自己被人抛弃,这是一种不健康的、强迫性的和痛苦的行为模式。

    处在这种行为模式下的人会深感自己毫无价值,扭曲自己去满足别人的期待,生怕自己无法满足别人的要求,因而不免要牺牲自己的幸福来讨好或迎合他人。如果你也身处其中的话,你会违心地对别人说“是”,常年戴着“老好人”的面具,为一切感到歉意,与你的内在之善失去连接,并且无力追寻自己的人生道路。萨尔曼·拉什迪(Salman Rushdie)将这种行为模式描述为“被关在囚笼之中,遭受着没完没了的折磨,且无处可逃”。

    其实,哪一种模式不是被关在囚笼之中呢?

    驱散无价值感的雾霾,不再讨好任何人

    从讨好型和寻求他人认可行为模式中解脱出来,意味着在你要敞开心扉面对自己,与自己内心深处、与生俱来的能力建立连接,这样你才能由衷地关心别人和他们的幸福。

    当你不再将自身的意义和生存与别人的照顾等量齐观,你出于爱而非恐惧去照顾别人的能力就会有所提升。

    在你打开了爱的本性,放下恐惧之后,很多事情都可能发生。以前一直集中在其他人身上的注意力现在得以释放,转移到当下最重要的事情之上。

    关于别人对你的看法,你也会少些担心。你可以更专注于自己的生活,多内省,关注自身的内在价值,从而明白什么才能给生命增添意义、目的和欢乐。你可以学着认识自己是谁,什么对你来说才是至关重要的,以及如何照顾好自己。平和地看待自己和自身的情绪,这样可以帮助你变得富有同情心,并且坚毅自信,爱自己,也爱他人。

    驱散无价值感的雾霾,不再讨好任何人

    解脱之道:1,培养对自己身体的感知能力。很多时候我们对于身体的麻木来自于童年的创伤以及由此产生的渴望,渴望着想要切断身体和情绪上因为感觉不到爱和自觉不可爱所带来的痛苦。通过关注身体,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我们的情绪和思维模式。

    2,对自我评判喊停。每个人的内在都会有被内化了儿时的批评的声音,让我们时时被这种故事里的评判带走,无法活在当下。喊停,意味着有能力从故事中出来,从而拥有更多的从容和自由,不仅仅是在对事件进行被动的反应,可以有更多的主动的选择。

    3,接纳自己的感受。感受是实时发生的,没有对错,没有好坏。小时候不被别人接纳,不代表自己也不能接纳自己的感受。善待我们的感受可以帮助我们转向体验的真相,而不是从它们身边逃开。它还可以帮助我们与所有出现的事物同在。

    愿你活在当下,内心平和。

    驱散无价值感的雾霾,不再讨好任何人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驱散无价值感的雾霾,不再讨好任何人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xqqps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