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来想用“思想”代替思维方式,但是发觉我可能没有思想。按照我的高标准,海德格尔才算有思想。
马云充其量算个思维方式。
这么一思想,我好像跟马云是同个级别了。
解释一下我的标题:
我的确啥都没干,不是自谦。如果是在创作上啥都没干还可以用没灵感做托词,但我是连钱也没赚着。体力活倒是干了不少。
思维方式有长进——待我慢慢叙来。
主要有这几个改变:
第一是具备强执行力很重要,脑子只是用来做个辅助(很多我认为没脑子的人都比我牛逼)。
第二,批判主义很好,但是缺乏实用性。如果你告诉一个人这样是错的,却不告诉他怎么样避免错误。那这就是你的失误了。
第三,恋爱这东西没有对的方式,只有如何避免错误。不犯错(比如不出轨)就已经成功了一大半。剩下的交给命运就行。不过,其实是有控制人这一说的。但被控制的,一定是容易被控制的——除非你拿刀架别人脖子上。
————————————————————————
先讲第二个:
批判主义,是个很好用,而且很容易上手的“工具”。从我知道批判主义的那一刻起,我就会用了,我都没上过百度查它的定义。光看见批判俩字就融会贯通了。可见人类天生具备批判思维,只是大多数时候都在被限制使用,比如几百年前还有皇帝的时期、比如爸妈跟你谈心的时候、比如,现代。
因为批判主义这种工具很容易上手,所以就滋生出了一种叫做喷子的东西。当然是不好的东西。
批判主义另外一个特性就是极具煽动性——想想马克思。
不过在如今的中国不会被用在政治上。只是很多文章会戴了批判的帽子去捞金(我也想捞金)。韩寒是我学校时期的偶像,但我还是要说他早期有这种嫌疑,虽说一大半是因为年少气盛。(韩寒自己也有过明确表示,玩赛车玩没钱了,就写本书。然后就有钱了)
不过韩寒后期还是有转变的。从我觉得他不再那么犀利开始。
另外,还有一个我不太喜欢的号主“咪蒙”也是一个例子。
为什么我说批判主义缺乏实用性。因为如今我对实用的理解是建构,而不是解构。
批判主义在破坏上确实非常实用,如果是之前的我——能破坏那就等于是实用。
我不再是之前的我。
现在,我已经写了容易上手、煽动性,破坏性。得出了什么结论?
总的来说,就是批判主义是一个工具。政客,文人都可以拿他实现目的。比如要打倒一个政权或者一个人。但是对于内在来说没什么大用。光靠着自我批评是可以打破自己对于人事物的成见,但那会让你变得纠结无比。内在的建构需要别的思想——需要细节,需要一步一个脚印。而不是一刀切。
我写这篇文章就在使用批判主义。可以说是在批判批判。
总之,先有思想,再用刀子。不然容易玩砸了。
不过可能大多数人只是想逞一时口舌之快。
————————————————————————
接下来,就是建构的一种方式:
关于第一个改变,也就是“具备强执行力很重要”。这是一个很简单的道理。
谁都知道,但没几个能做到。我也不认为这全是我们自个儿的原因。工业时代新的工作制给我们的限制,快速发展的社会给我们的焦虑,以及新媒体从业者们制造出来的焦虑。这些都是原因。另外还有许许多多……
但我没想着要批判他们,我也没想着哪个看了这篇文章会一下子有了执行力,我就是出来说说我的想法。
以前如果要做一件事,我通常会先去充分准备。但我后来发现准备是不可能充分的。因为有很多错误在准备中是遇不到的,所以有很多经验在准备中也是学不到的。
现在我比较倾向于复习比预习更重要。复习是可以很具体的——找到错误然后改进。至于预习——没错误所以没法改。
反正,就是行动为主,脑子为辅(复)。
另外,有一个关于执行的技巧,就是降低预期。比如“每天就看一页书,周末一定不能看书(休息)”。这个方法我是有体验的:还是有整天都不看书的时候,但不焦虑了。我是这样想的,一天一页,一周也就五页。就算我两周都没看,稍微花点时间也就补回来了。这样我至少开始看书了。实际的效果是,我这一个月的阅读量比过去半年都多(过去半年我就没看书)。一共看了一本半:《夜谭十记》一本,《影响力》半本。另外零零散散看了些短篇小说。
总之,就是多跟自己比,一点点减少跟别人比的情况。比过去的自己进步了就行。而且千万别想每天都要进步一点点,因为这不可能,一个月能进步一点点就不错了。
————————————————————————
最后,第三个改变:
恋爱这东西没有对的方式,只有如何避免错误。不犯错(比如不出轨)就已经成功了一大半。剩下的交给命运就行。
对,我复制了一遍。
所以,剩下的交给命运不就好了吗。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