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面既有悄无声息的演变,也有戏剧性的革命。有的时候,是炸药、兵器和鲜血改变了耶路撒冷;有的时候,是漫长的世代传承,是传唱的歌曲、讲述的故事、吟诵的诗文、雕刻的塑像,是几个世纪以来模糊的例行其事的日常家庭生活,就像缓步走过回旋的阶梯,而后突然越过邻近的门槛,或是像不断打磨粗糙的石块,直到其平滑光亮为止。

能把这本书坚持读完主要是因为作者叙事的主观性。历史的确基于真实,但耶路撒冷基于宗教经典发掘出来的数千年前的事实,或许早已被时间腐蚀剩神化的框架。作者在史事的叙述中放进了大量地对犹太人的同情和对基督福音的信仰,有失偏颇,但是给充斥着各种重复人名和反复轮回的朝代更迭的书填充进了可以共欣赏的血肉。
读历史并不是一件会令我愉悦的事。一是字里行间的时间和空间太过宏伟,那种历史车轮裹挟而过的感觉会让个人的存在感消失殆尽,有一种渺小的无力感。我是个代入感很强的人,我总是忍不住想着如果我是那场历史里的一个人物,我又会表现得怎样。耶路撒冷的历史太过血腥和动荡,将每一个个体带入进去思考,脑海里的结局只有飘零与死亡。二是书中的历史已经足够宏大和丰富,耶路撒冷作为世界的核心浓缩或者辐射出人类三千年的进化,然而当三千年后我开始读这段历史,所有的华丽和神圣都变成了这片土地上的一些瓦砾,模糊消逝。多么宏大的历史,最终都会化为乌有。
个人于历史渺小微不足道,历史于时间脆弱散成过眼云烟。

我看见很多评语说这本书需要一口气读完,不然放下会不忍再拿起,因为这段历史太过血腥黑暗。耶路撒冷的确太过丰富。三个宗教,无数朝代,战争、屠杀、堕落是这个城市永恒的主题,唯独没有神圣和正义。很难想象为什么大家执着于生活在一座充满了污秽的城市里,并为之愿意付出所有。这座城市的血腥历史又源于何处?我来做一个肤浅的自我解读。按照宗教的教义,耶路撒冷将会是末日来临后耶稣复活的地方,而后所有在这座城市死去的人将会复活,接受最终审判,上帝与非信者在此处决战。于是,来自全世界的朝圣者来到耶路撒冷,只为了在这里死去。因为人之将死,所以行事再无忌惮,所以屠杀者高举教义的大旗,被屠杀者迫不及待赴死为了未来的复活,权力争斗者只为了死得离上帝更近一尺。死生面前,谈善恶已无任何意义。而生死观在这座城市已经被完全扭曲,神灵和魔鬼也无法做出世俗的界定。
耶路撒冷,不仅仅是一段历史,还孕育着一种超乎想象的生死观和善恶观。
所以所有经典和信徒将耶路撒冷奉为天堂之国,但大家所追求的这个至圣之所究竟是天国抑或炼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