谋之谓

作者: 深蓝爱琴海 | 来源:发表于2019-04-10 15:36 被阅读0次

谋略,是一种手段,一种工具,本没有好坏之本,结果如何都要看使用谋略的人目的是否正当;城府,常常被人看作是一个贬义词,类似于心机很重,阴谋很多,但其实也不尽然。

如同李宗吾在《厚黑学》中所说:“我们虽不想实行厚黑,也须提防人在我们名下施行厚黑,所以他们的法术,我们不能不知道。”

《鬼谷子》:“智用于众人之所不能知,而能用于众人之所不能,潜谋于无形,常胜于不争不费”,鬼谷子认为:真正的计谋,往往是在别人发现不了的情况下便能达到一般人做不到的事情。

真正有城府的人,往往有这三招谋略,学会一个,也是好的。

一、遇事要忍

有人说:“世上再没有比隐忍更好的盾牌了。能忍人之不能忍者,将来方能成大器。”

生活中、工作中,最可怕的往往不是那些整日里张牙舞爪、争权夺利的人,因为他们在搞风搞雨的时候,已经将自己的底牌、手段都用的差不多了;反而是那些不声不响,沉默寡言的人,你摸不透他到底在想什么,也不了解他到底会在什么时候爆发,未知的往往更加让人恐惧。

隐忍,不但是对自己现阶段的一种保护,同样也是一种磨练,当受到别人的贬低、打压甚至侮辱时,是勃然大怒地开始反击,是默默吞下这口气待来日方长,还是根本不当一回事,埋头继续做自己的事,都能体现一个人的修养和格局。

二、出手要狠

《易经》中说:“君子藏器于身,待时而动。”隐忍、退让,是潜龙勿用,为的是等待时机成熟、能力提升之后的一鸣惊人,是要用出来的,如果说一个人光懂得隐忍,到最后忍得没有一点血性、志向了,那就不叫隐忍,而是叫懦弱了。

“十年藏锋不出声,一朝出鞘动鬼神。”

所以说,该出手时就必要快准狠,抓住时机,便要以雷霆万钧之势果断出击,正所谓“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该果决之时一定不能犹犹豫豫,机会不等人,抓住了,之前的努力才是有价值的,否则,也是白费功夫。

三、善后要稳

俗话说:“创业容易,守业难。”想要把一件事情做好、做的小有成绩,其实并不是什么难事,凭着一腔热血,一身冲劲,说干就干,往往都能有所斩获,但是,真正考验人的,困难的地方在于:如何善后,如何稳定下来。

我认为:一个人最艰难的时刻,不是那个吃不起菜、拿不出钱的最穷苦的逆境,而是在短暂的成功之后,扛得住随之而来的各种问题,物质的享受、众人的称赞、心态上的漂浮。

老祖宗告诉我们:“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一个人从失败到成功,贫穷到富有,都是很容易接受的,但是要从成功的顺境回到逆境,或是从顺境中的舒适回到创业时的艰难,那是很难去接受的。

“眼看他起朱楼,眼看他宴宾客,眼看他楼塌了。”

这样的事情历历在目,所以在经历过这些大风大浪,成功失败后,学会稳住,沉下心来,再回到自己的初心,才是最重要、也是最难得的。

相关文章

  • 谋之谓

    谋略,是一种手段,一种工具,本没有好坏之本,结果如何都要看使用谋略的人目的是否正当;城府,常常被人看作是一个贬义词...

  • 忠恕思想的含义

    朱熹《论语集注》释“忠恕”云:“尽已之谓忠,推已之谓恕。”什么是忠?什么是恕?"忠",尽力为人谋,中人之心,故为忠...

  • 齐策_成侯邹忌为齐相

    成侯邹忌为齐相,田忌为将,不相悦。公孙谓邹忌曰:公何不为王谋伐魏? 胜,则是君之谋也,君可以有功,战不胜,...

  • 关于“ 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的理解

    关于“ 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的理解 《中庸》开头三句就说:“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

  • 战国策―成侯邹忌为齐相

    【原文】成侯邹忌为齐相,田忌为大将,不相说。公孙闬谓邹忌曰:“公何不为王谋伐魏?胜,则是君之谋也,君可以有功;战不...

  • 南怀瑾谈圣人修炼法门

    “可欲之谓善,有诸己之谓信,充实之谓美,充实而有光辉之谓大,大而化之之谓圣,圣而不可知之之谓神”。——孟子·尽心上...

  • 《历史》与《战国策》札记(九九)

    东周欲为稻,西周不下水,东周患之。苏子谓东周君曰:“臣请使西周下水,可乎?”乃往见西周之君曰:“君之谋过矣!今不下...

  • 东周

    东周欲为稻,西周不下水,东周患之。苏子谓东周君曰:"臣请使西周下水,可乎?"乃往见西周之君曰:"君之谋过矣!今不下...

  • 孟子:人之六境界

    孟子品评人物之六境界:可欲之谓善,有诸已之谓信,充实之谓美,充实而有光辉之谓大,大而化之之谓圣,圣而不可知之之谓神...

  • 何为“善”?

    “可欲之谓善,有诸己之谓信。充实之谓美,充实而有光辉之谓大,大而化之之谓圣,圣而不可知之之谓神。” 上面这句话引自...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谋之谓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xqtoi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