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得到”(罗辑思维公司开发的一款知识传播类APP)订阅了“樊登速读”栏目。
樊登是谁?简单介绍一下,樊登是“樊登读书会”的发起人,前央视节目主持人,倡导全民阅读的先行者。“樊登速读”栏目是做什么的呢?就是樊登老师把每本好书中的精华提纯,结合大量具体生动的事例,用40分钟左右的时间为大家讲解传递书中的观点和方法,帮助大家高效求知。
我发现对于用眼过度视神经疲劳,但是又愿意多看点书多长点知识的人来说,这种“听书“的方式真的是个好选择,既减少了眼睛的负担,甚至也解放了双手。我常常在每天上下班开车的时候用车载蓝牙连上手机“听书”,听书是很享受的过程,甚至时常会遇到的堵车也没有那么令人难以忍受了。
一段时间过去,听了好些很不错的书,比如《第三选择》、《王阳明大传》、《翻转式学习》、《活出生命的意义》、《非暴力沟通》、《关键对话》、《梁簌溟先生讲孔孟》、《稻盛和夫:干法》、《人性中的善良天使》等等,都是非常好的书,有的书我听了不止一遍,给了我很多触动和启发。
听了这么多,我发现樊登老师在讲不同的书的时候,高频次提到一本书,而且每次提到的时候都是一种赞誉有加的口吻,这引发了我极大的好奇,到底是怎样一本书,会如此让一个可以说是阅书无数的人“念念在兹“的挂在嘴边?
![](https://img.haomeiwen.com/i3344368/a187fbd9ffaf4b15.jpg)
就是这本《正念的奇迹》。在没有听樊登老师解读之前,我买了一本来读。不是想象中的什么皇皇巨著,32开薄薄的一本,看了看全书字数也就8W多,一个下午很快就翻完了。看完了的第一感觉,太平淡了,哪里有什么奇迹?不就是告诉人们,要通过练习呼吸,觉知当下,保持正念嘛。 一行禅师为什么说行走在大地上就是奇迹?正念能带来怎样的奇迹?为什么樊登老师那么推崇?也许是自己的“根器”不够,理解不了这书中的的精深奥义。在读书的过程中,我常常会有这种感觉,就是一本书读下来,有时候并不能很好的抓住书中的要义,这是自己常常犯的走马观花浅尝辄止式阅读的结果。所以说好书要读三遍,这个道理真的是要提醒自己去好好地践行。当然,如果有樊登老师这样好的讲解者,也是给了我们一把通晓畅达书中奥妙的扶梯。
关于这本书,樊登老师的推荐语是这样的:
“我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向你推荐这本《正念的奇迹》。这本书帮我度过了无数难关,或者说读完这本书后,你会发现生活中几乎没有什么所谓的难关。只要你能学会保持正念,甚至只要能够提醒自己保持正念,你就会在一秒钟之内变得心平气和。
与之相反,在我们没有保持正念的时候,我们会被欲望折磨,被心事烦扰,被他人掌控,被情绪左右。那种痛苦的感受,我想每个人都不陌生。如果你相信自己可以获得轻安喜乐,愿意为之努力的话,请一定看看这本《正念的奇迹》。”
什么是正念?从洗碗说起
一行禅师用洗碗来开示正念。所谓保持正念,就是要求我们洗碗时人们就应该只是洗碗,也就是说,在洗碗时,应该对“正在洗碗”这个事实保持全然的觉知。在洗碗的当下,我是完完全全的自己,随顺自己的呼吸,觉照到我的存在,觉照到我的心念与动作。这就是正念。
如果洗碗时我们只想着接下来要喝的那杯茶,或者要赶紧加入朋友们的聊天或游戏,或者看一部喜欢的电视剧,你就会急急忙忙地想把碗赶紧洗完,就好像它们很令人厌恶似的。那么,我们就不是为洗碗而洗碗。换句话说,洗碗时我们并没有活在当下。事实上,我们站在洗碗池边上时,完全体会不到生命的奇迹。
如果我们不懂得洗碗,我们也就不懂得喝茶,当然也不会懂得吃饭。所以,我们总的来讲不懂得生活。每天的生活就像应付差事一样,从我们身边滑过,似乎总没有生活过。
人为什么要修习正念?
生活不可能完美无缺或总是称心如意,什么求不得,爱别离,怨憎会,等等,一些让人不如意、不开心、伤心、烦恼的事情真的好多。痛苦是普遍存在的,有这个身体在,我们就必定经历衰老、病痛、死亡;只要心里还有贪执、嗔恨、困惑、傲慢,我们就必定感受痛苦。修习正念,可以把我们从无知无觉,心念散乱以及各种折磨烦扰中解脱出来,让我们成为自己的主人,充分的活好生命里的每一分钟。
如何修习正念?从练习呼吸开始
怎么练习呼吸呢,书上教导这样的方法:
入息,你知道你在入息;出息,你知道你在出息。入息长时,你知道:“我入息长”。出息长时,你知道:“我出息长”。入息短时,你知道:“我入息短”。出息短时,你知道:“我出息短”。
深深地呼出一口气时,你知道:我正深深的呼出一口气。
轻轻地吸入一口气时,你知道:我正轻轻地吸入一口气。
吸气,了了分明地觉知整个呼吸。你就这样训练自己。
呼气,了了分明地觉知整个呼吸。你就这样训练自己......
就这样吸气、呼气、再吸气、再呼气,然后就能修持定力?吸气呼气谁不会呢?就是这么简单吗?
先别急着轻慢。这套练习觉知呼吸的方法,是《正念经》教导的。在佛教寺院里,每个人都要学习以呼吸为法,止住心念的散乱,以此修习定力。为什么从呼吸开始?因为呼吸是连接生命与意识的桥梁,可以让人身心合一。不论何时,心一旦游离不定,都可以用呼吸做工具,重新看好你的心。
除了呼吸,人们无论行住坐卧,都要保持正念:行走时,修行者应当觉知到他正在行走;坐下时,修行者应当觉知到他正在坐下;躺下时,修行者应当觉知到他正在躺下......无论身体是何种姿势,修行者都应当对此有所觉知。如此修习,修行者才能关照内身,直入正念,安住其中......每一次呼吸、每一个动作、每一个念想与感受,我们应当觉知与我们相关的一切。这样,才是保持正念。原来正念,就是对当下的实相保有觉知。
从修习正念更进一步:修禅
感觉樊登老师对佛教的研究已经颇有造诣,他告诉我们说佛教认为所有的痛苦,最根本的根源在于我们执着了一个本来不存在的自我。当你感觉到,凭什么只有我受这样的苦,你的愤怒情绪将达到巅峰。如果不修禅,主宰你的将永远是你的情绪,而不是你自己。
当我们愤怒时,我们自己就是愤怒本身;当我们快乐时,我们自己就是快乐本身。我们既是自己的心,也是心的观察者。所以,重要的不是驱赶或者执着于任何念头,重要的是觉知这个念头。散乱的心也是心,就像浪花也还是水一样。当心看好自己,迷惘的心就变成真实的心。
修习正念,也就找到了真实的心,真实的心就是自我,也即是佛陀。即所谓的,明心见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