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我家屋后面有一条河,严格意义上说根本算不上一条河,它太窄了,只能过下一条小渔船。船是志远爷爷家的,他家以前是渔民。
有一年冬天志远爷的渔船停在我家屋后的河边,我趁母亲没注意,一个人到河边想体验一下坐船的感受。我伸出一只脚去钩船尖,脚刚搭上去 ,船头立马跑向一边,我的脚落空,人也措不及防跟着掉进水里。那时候母亲总是怕我冷,我的棉裤厚的能站着,沾上水变得更沉。我吓得心突突乱跳,两条腿不听使唤一个劲往深水处扑腾。就在我即将没入水下被出来寻找的母亲看见,她的脸吓得发白,大声哭喊着我的名字跳进河里,一把把我拉出来。抱着我跑回家脱掉湿衣服按在被窝里,然后在院子里堆起一堆柴火烤棉裤。虽然当时只是喝了几口水,心里却有了阴影,自那以后再也不敢在河边玩。
我八岁那年,公社要把燕河挖深拓宽,十里八乡的人都集中在雁河两边。我长这么大从来没有见过那么多的人心里很兴奋,每天和小伙伴们跑来跑去。两个月以后,也许是一个月,燕河变成真正的河。通往河西打麦场的地方修一座新的小桥,一直到现在都是全村人茶余饭后聚会和八卦的地方。
雁河变大了,我家不得不从西头河边搬到离雁河距离最远的庄子东头。
离的再远不影响我对它的喜欢,长大后要是有人家问我住在哪,我就很自豪的说我家住雁河,雁河是我家。
我喜欢坐在桥头,看河水从桥下唱着歌儿流向远方。一群黑色的小蝌蚪排着队去找妈妈,还有呱呱叫的一群小花鸭。
村里人在河里载上藕,一到夏天,河里开满粉红色的荷花。有人乘着志远爷家的小渔船去河里摘个最大的荷叶顶在头上遮阳。
桥北面长满水草,拿一根长长的棍子伸进草里来回拧几下,就能拉出许多水草出来。我家的小黑猪就喜欢吃水草,每次吃的时候都高兴的嘴里哼哼唧唧的,表示很满意。
桥南面的水草少也干净,村里的奶奶和婶子们都喜欢去河边洗衣服。洗衣服不耽误和娘们姐们一起家长里短的说个笑话,聊个八卦。
家里的面快吃完了,母亲趁着天晴。从折子里挖两袋小麦,放在架子上拉去河边淘。先挖半竹篮麦子,挎着到水边,把篮子放进水里来回晃几下,在用一漏勺贴着篮底使劲往上翻几翻,把飘在上面瘪的麦粒以及杂质撇掉,放在旁边的小盆里留着拿回家喂小鸡。如此来回几次就算把麦子淘干净了。
河岸西边放一张绳编的小床,上面是一个用高粱杆做的叫bo的东西,bo上铺着一层布。母亲把淘好的小麦倒在上面摊匀晾晒。为了阻止谁家的鸡呀鸭呀羊啊跑过来偷吃,让我看着。我就在床下面铺个凉席,搬个收音机,听广播剧,心里美滋滋的。
那时候河里的水是清凌凌的,河边的孩子是热热闹闹的。到了晚上,大人孩子吃过饭,都去打麦场。大人一起说闲话,小孩子一起玩“老鼠钻十八洞”、“老鹰抓小鸡”、“捉迷藏”的游戏。天天玩都玩不够,每次直到大人喊着该回家睡觉了,才一一不舍的离开。
如果是夏天赶上连阴雨,河两岸的茴草丛里长满褐色的地脚皮,一会就能拾一大捧。母亲用地脚皮做上一锅焦糊子,贴一圈小合饼,快熟了的时候撒点茴香碎,特别好吃。如果再摔个鸡蛋碎,就更香了。
春去冬来,一年又一年。雁河的水浇灌了两岸广袤的土地 ,让雁河的子孙后代一天天富起来,家家户户由原来的土坯房变成二层小洋楼。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小桥上的人越来越少,燕河里的水一天天枯竭 。
那条曾经带给我无数快乐和幸福的雁河再也回不到从前的样子,再也看不见河里盛开的荷花,水里游来游去的小鱼。
现在我每次回老家都要停下脚步在桥头上站一会,看着河底那些茂盛的野草野花,想起童年那些快乐的时光,心里总是有种说不出的惆怅。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