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记:泰戈尔有一句诗,“世界对着它的爱人,把它浩瀚的面具摘下了”。我想它的意思是,只要你内心富有爱,勇敢地对这个世界付出你的爱,你就能更好的理解和感受到世界回馈给你的爱。这是一个半月的非洲志愿者经历带给我最深的体会。
今年四月份,抱着试一试的心态报名了AIESECx百威的真我体验家,从面试,准备材料,匹配项目,采访培训,到出发,一步一步都是凭着直觉,跟着内心的渴望走。依稀记得出发去摩洛哥的前几天,我突如其来的焦虑和恐惧。这一方面来自于朋友们的各种“善意的提(kong)醒(he)”,另一方面来自于自己对未知的不确定和不了解。尽管我并不是第一次独自一人出行,但却是第一次独自一人出国。要离开长久以来的舒适区,去一个与自己熟悉的文化,宗教,环境,和生活方式都截然不同的世界里生活,总是有些战战兢兢。然而这种恐惧并没有持续很久,在切实地踏上行程之后,一切都变得轻松愉快,甚至令人激动。原来,有些可怕永远只存在在人的想象中,停留在原地永远也收获不了未知的惊喜。
“带着同理心做志愿者,而不是同情心”
Cultural Complex El Ghali是我所工作的NGO,位于卡萨布兰卡的贫民区,Sidi Moumen。每当我告诉摩洛哥人我在Sidi Moumen做志愿工作时,它们总会大吃一惊,一方面善意地提醒我那是全卡萨最穷最乱的地区,另一方面对我的勇气和志愿服务表示赞许。我起初不解,后来才得知,2003年和2007年在卡萨发生了两起严重的自杀式爆炸事件,恐怖分子均来自Sidi Moumen贫民区,这使得这个地区在当地人心中成了一个不愿走进也不敢走进的地方。贫穷和社会排斥是促进暴力和极端主义行为滋长的根源,它们体现的是被边缘化群体的绝望,当地人的反应给了我充足的理由去保持警惕,也赋予了我去用心去做好志愿工作的意义。
工作的第一天,Director带着我们来自不同国家的志愿者一同参观,她是一个雷厉风行的女人,这一点从她说话的语速和走路的速度就可以看出来。她告诉我们,这个NGO是由一个极具公民责任的慈善家庭建立的,父母和四个孩子将一生都奉献在公益事业上,致力于改善Sidi Moumen地区的教育和健康,为摩洛哥的教育和人民健康做出贡献。从其他工作人员口中我还得知,她自己也是一个极富爱心的人。从小在华盛顿生活和长大,家境优越,原本在华盛顿,迪拜,阿布扎比都有很好的工作机会,然而她却选择回来自己的祖国投身于公益,并有志将一生奉献于此。他们其实一样令人钦佩。
这个NGO的设备极其完善,图书馆,舞蹈室,绘画室,音乐室,游乐区,厨房,礼堂,影院等一应俱全。其中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一个婴儿室,看着那些在摇篮里的婴儿,有的熟睡,有的睁大眼睛望着我们。就在所有的志愿者都表露出同情或者感触万分的目光时,Director严肃地对着我们说,“你们必须清楚,她们不是孤儿,请不要同情她们,他们有父母,只不过他们的妈妈为了能出去做事情挣些家用钱,所以把孩子送到这里来接受专业的照顾,她们下班之后就会把孩子接回去的“。
那一瞬间我突然觉得,同情心有时候是一种居高临下的悲悯,并不值得提倡。我们没有理由也没有资格带着同情或者怜悯心来做志愿工作,同理心才是我们该给予的。在英文里,这是sympathy和empathy的差别。同理心需要的是真正的理解。理解到,即使有些人居高楼享盛宴,有些人处窘境受饥饿,他们在被世界对待时,都应该是平等的。理解到,在这个世界上,无论我们多么努力地划清界限,表明我们的文化,宗教,信仰,生活环境,教育等等有多么不同,本质上,我们都是一样的人类,都渴望爱,和平,美好的生活。
“真诚和热情是这个世界的通行证”
夏令营的孩子们年龄在6-12岁,大多只会讲摩洛哥语和法语,少数会一些英语。我问Director,“这些小孩子们都只会说阿拉伯语和法语,志愿者们大部分只会说英语,上起课来该怎么交流?她的回答简单有力,“你要知道小孩子们很纯真,只要你对他们微笑,大声跟他们讲话,他们就会聚精会神的看着你。只要你用心,你就能感觉到他们需要什么,他们喜欢什么,讨厌什么,你总可以找到办法和她们交流的”。
于是我便开始准备夏令营的语言课内容,找音乐,找视频,想互动游戏,学一些简单的阿拉伯语和法语。忐忑的上完第一节课之后一切都变得十分顺利,他们上课的积极热情更使得我对每堂课都充满了成就感和信心。和小孩子们从陌生到熟悉似乎只需要短短一天的时间,打破隔阂也只需要一个晚上的准备,到第二天她们就会大叫的名字冲上来和我拥抱亲我的脸颊了。那种变化让我明白,有时候,比语言更重要的,是交流的欲望。
我还有一个“特别的“学生,21岁,大学生,来这里自习已经半年的时间了。他知道我们是志愿者之后,向Director提出希望能有一个志愿者能陪他练习英语口语,于是我就成了他的口语搭档。从他的口中,我对NGO的了解又多了一些。他告诉我这里经常举办很多免费的艺术文化活动,比如音乐会,讲座,运动会,美术展览等等。一年只需要12美元就可以来图书馆学习,使用这里所有的图书资源。报一个艺术培训课的学费都很低,例如为期一个月的跆拳道训练班只需要10美元。
他是一个在Sidi moumen出生和长大的人。出于好奇,我问了他对Sidi moumen的看法。他脸上有一瞬间的窘迫闪过,但很快又露出笑容。这让我十分后悔问了这个问题。他说了很多但我一句都没听懂,因为他着急之下说的是阿拉伯英语,之后他用Google翻译告诉我,”Sidi moumen是很穷,这里集中了卡萨所有的避难所,有很多无家可归的人,没有生活选择的人,没有机会接受教育的人”。他写道,“但是,Sidi moumen很安全,不像别人说的恐怖,你住的地方很安全,你不要担心,也不要害怕,摩洛哥人欢迎中国人,摩洛哥是你的第二个国家“。项目结束的最后一天中午,他叫我们所有的志愿者在餐厅等他。一个小时之后,他从家里端来了一大盘的Couscous,(Couscous由中东小米和各种蔬菜和肉类烹饪而成,是摩洛哥人每周五必吃的传统食物,通常是很大的一盘供整个家庭享用),给所有的志愿者吃。这样的真诚和热情着实令我感动。
“志愿活动首先改变的不是别人,而是自己”
这段经历里最有意思地部分之一是和来自不同国家,不同文化背景的志愿者或者本地人交流。在和他们聊天的过程中,我开始认识到别人是如何看待中国和中国人的,有时候会因为别人的偏见和刻板印象等感到生气或者沮丧,但更多时候我对所有信息对我大脑的刺激感到兴奋。我开始思考更多,我的认知是百分之百正确的吗?我和他在讨论的是事实还是各自的观点?我们的分歧之处有多少东西是我不知道的?有多少信息是我从他那获得的?这个世界的复杂之处在于信息地不完全和不对称,于是交流观点和信息是一件再好不过的事情了,它激发你思考和反思,防止你一叶障目。
从公寓到上班的地方,一路上会经过很多咖啡馆,小商店,银行,面包店,超市,清真寺。作为一个中国面孔,走这一段路是引人注目的,每天这样走着走着,似乎这一条街的人都认识我了。经过的时候常常会对我微笑打招呼,渐渐地我也会和它们说Salam(你好)。对一个地方从陌生到熟悉,从警惕到放心,需要一点一滴积累信心,而给我信心的大概就是这些人了。
我曾抱着激动的心情开始我的志愿工作,自大地想着去贡献自己的力量和改变些什么。然而最终,从他们身上学会的,比我能教给他们的还多得多。柴静在《看见》一书里写道:“很多道理我们知道,但我们从未真正感觉到。知道和感觉到是两件不同的事“。与他们的相处和生活点滴构筑起了我这一段无法复制的经历,它教会我热情和真诚,教会我无论何时都要施与自己的爱心和表达自己的感恩,要平等地对待每一个人,放下偏见和刻板印象。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