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要如何活”?
这个问题,一直反反复复出现在我的生活当中,无论是自问自答,还是身边人的提醒。
“修好身,齐好家,立好业”,这是我现在一直以来的目标。
但,我缺少的是,追本溯源,真正理解这件事的意义和底层逻辑!
因为不能真正理解,我经常会遇到这些情况:
看到别人赚了很多钱,就很心动,也很想要达到那样的状态……
看到别人的生活过得多姿多彩,丰富多彩,自己也想达到那样的状态……
为了马上达到“榜样的状态”,每天火急火燎的做事,忙忙碌碌……
容易被各种欲望所迷惑,比如为了实现多少收入,学营销,学短视频,学直播,学……
容易为了“证明”自己,而做事……
比如,为了发朋友圈而发朋友圈,
为了让他人看到我,而写“每日一问”……
为了获得信任,创造价值,而去刻意帮助别人……
这些事情的背后,归根结底,是不够“修心”,没有“正确的做人做事的活法”!
“学会向自己学习”,这句话充满了力量。
为什么说,要向自己学习呢?
遵从自己的内心,自己的本心其实知道答案,按照初心去走,去致良知,走正道。
心里面会觉察出,哪些是欲望,学会去掉欲望,做自己!相信自己!
相信自己可以靠自己,解决很多问题!也只有靠自己,才能解决很多问题,而不是……
总是向外求,为了维护人际关系而做事,为了成交而刻意为之……
但,很多时候,我们自己都不了解自己,不知道自己内心的宝藏,所以,要“明明德”。
什么是明明德呢?
这就是,国学经典里面的《大学》总纲,“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总纲分为三纲,分别是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
能做好这三件事,就知道如何做人,就有做人的底气,更加相信自己了!
《大学》是《论语》,《中庸》,《孟子》,王阳明的《传习录》的起源。
只有读懂了《大学》,才能真正读懂其他的国学经典。
“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其实,就是王阳明的“致良知,知行合一,起心动念无杂念”!
①明明德,致良知,知道做人的道理,遵从美好的道德
在华杉讲的《大学》里说,“明德的意思是,那德本来就是光明明亮的,所有的道理你都知道,所有的事你都会处理,但是后来怎么就不会了呢?一是为气禀所拘,二是为人欲所蔽。”
是啊,其实,我们每个人心里面都清楚,都知道。
只要“去人欲,致良知”,就能达到。
知道了“明明德”之后,要做什么呢?如何行动呢?
接下来就是,“亲民”。
②亲民,修己安人,做好自己,帮助他人,影响他人
自己明确了德行,然后就做好自己,去真正的帮助他人,影响他人。
在事上修,去帮助身边的人,爱身边的人,让身边的人,也能“明明德”。
华杉在《大学》这本书里也讲了,“明明德就是自新,自新之后呢,就要带动别人,带动全国人民自新,这就是修齐治平的逻辑了。”
“修身,是明明德,日日自新;齐家,是新一家人;治国,是新一国之人;平天下,是新全天下之人。”
做了“亲民”之后,需要做到什么程度呢?
接下来,就是“止于至善”
③止于至善
要达到“善”,也就是无私心,无人欲,无杂念的做人做事,是真诚,利他,起心动念是正心,是无我,我问心无愧。
比如,当你服务一个客户的时候,要正心正念帮助他,专念当下,实现他要达到的目标,不去想之后客户的反馈,客户推荐客户,客户要续费等等……
再比如,吃饭是正心,但暴饮暴食,吃胖了,吃出糖尿病,吃出三高,喝醉了,喝吐了,喝伤了,这就是人欲。
还有更明确的标准,止于至善,做到以下五个标准:
为人君,止于仁
为人臣,止于敬
为人子,止于孝
为人父,止于慈
与国人交,止于信
只有做到这五个标准,做好自己的工作,为客户负责,齐好家,孝顺父母,慈爱孩子,与人相处,真诚为善就好。
不需要为了迎合他人,不需要再做多么大的事业!
有一份工作,好好做,持续做,一辈子做,就好了!
“人生的厚度,需要一部经典”!
好好用经典,致良知,做自己,只要做好自己,一切都好了!
再多的财富,心力不过,不会做人做事,也没有那么大的能量承载这么多财富,终将也会流逝!
所以,还不如,好好修炼自己,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
接下来,还有“知止六本”和“八纲目”。
①知止六步是:
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也就是,知止,定,静,安,虑,德
②八纲目
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之后我再分享给你哈。
你也可以自己去看华杉讲的《大学》,各种读书软件应该会有。
很多时候,我们总是喜欢向外求,其实,向内求,再由内而外的影响他人,才是最好的方式,做自己!
以下是《大学》总纲的全部内容,最近,我也在手抄,我们可以一起: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 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 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 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 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 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 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其本乱而末治者,否矣。 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未之有也。此谓知本,此谓知之至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