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的姿态

作者: 会飞的双鱼_zll | 来源:发表于2022-06-30 08:49 被阅读0次

    【声明:本文原创首发,文责自负】

    每个人的青春,总有一本书对其影响至深,在其生命历程中烙下深深的印记。

    70年代的人,估计没有几个人没看过三毛、席慕蓉的书。尤其是三毛这位奇女子,她的足迹遍及世界各地,文字脍炙人口,曾在大陆风迷一时,影响了整整一代人。

    回顾三毛的一生,虽然短暂,但是精彩纷呈,生命的宽度和深度非寻常人可比,称为传奇毫不过分!

    欣赏其洒脱豁达的个性,叹服其清新自然的文字,心疼其的坚强和不幸。所以,乍闻三毛自杀的消息,感到无比震惊和难以置信。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不愿接受和消化那个事实。

    文字中那个宽容淡然豁达的她,却做出令亲人痛惜读者惋惜的事情来。心痛和遗憾之余,年轻的心,无法理解她的行为,觉得她的做法太令人失望。那些励志的有着质感和生命力,饱含着真情的文字,可作者自己却软弱不堪,对人生无望竟然选择了自杀。

    那么,哪一个才是真实的她?寻常如吾辈,面对现实中的种种琐碎和艰难,又当如何支撑?

    所以,很长时间,不再看她的文字。

     就这样,与她疏离了将近二十年。那一日,整理书橱,目光在书架间逡巡,在席慕蓉的书籍旁边,那本《撒哈拉的故事》一下子撞进我的双眸。那一刻,心里就莫名地一动,沉吟半晌,终从书架中将其抽了出来。

    就这样,隔着数年的时光,再一次与其相逢。放置了二十多年,再翻开扉页,已经有了岁月的味道。文字和插图犹在,那个笑容恬静眉眼生动,着奇装异服的女子,依旧在对着我盈盈浅笑。只是,尘寰中的她早已成为一抷黄土。

    是喜,是悲,不可名状!

    翻阅这本《撒哈拉的故事》,心中再次掀起波澜,而此时无法做到如当年的投入,一部分心思已然游离在书外。抚首追昔,更多的是对三毛命运的感叹。如果真的有轮回,那么那个奇女子应该已经再次长大成人了。而我固执地不希望她转世,因为,那样的女子,注定是世间独一无二不可复制的。

    三毛的精彩,一半在她的文字,一半在她特立独行的生活方式。这两者的完美结合,使得她的文字迸发了无与伦比的光芒。尤其是她的游记散文成绩斐然,文字优美,感情丰沛真挚,描写瑰奇,一面世便征服了读者。与其说欣赏羡慕她的文字和人生,倒不如说她满足了当年青春期的我们对于自己梦想和精神世界的全部幻想。

    那时,天是那么蓝,我们是那么忧郁,为赋新词强说愁的年纪,特别需要一些诗意来支撑来点缀。无人懂的青春,寂寞而迷茫,需要引导需要抚慰。三毛的文字,犹如知音,直抵我们的心灵深处,充实了我们心灵和精神世界。犹如一股股灵泉,滋润着那一颗颗孤独而脆弱的心灵。在一定程度上算是一种救赎和帮助。

    邂逅三毛,是一代人的缘分,对于某些人来讲,更是一场宿命。

    十几岁,正是对远方怀着诗意的憧憬和期盼的年纪,向往着外面的世界,羽翼虽未丰满,却渴望着展翅飞翔。当时,没有网络,对世界的了解仅限于书本,而来自遥远非洲如此贴近当地人生活的文字一经出世,便如一石激起千层浪。

    《撒哈拉故事》,带着极致的诱惑力,催开了多少人去远方流浪的心花。三毛的文字,语言清新、情感真实、笔触细腻,极富感染力,让人不知不觉身临其境。

    世界在我们面前展开一幅幅画面,新鲜、好奇、痴迷、向往……

    看《撒哈拉故事》,总会不自觉地想到三毛作词的那首《橄榄树》,在唯美舒缓的曲调中细读,会有种感动在心间萦绕。仿佛自己也跟着那位奇女子,一起踏遍大漠,与她共阅人间风景,领略异域风情和民族文化的精彩。

    也许,某些时候,她就是我们,在她的身上,负载着多少人的希望和梦想。我们做不到如她一般洒脱,可那份憧憬和向往却无二致。身不能行,且让灵魂与其一起,行走于路上。

     转眼自己已步入中年,即使不看她的文字,她的影响并未因此消逝,而是被深深地刻在了记忆深处,时常被回忆的潮水一次一次地冲刷,反而越见清晰。

    即使如今,财力自由的我,也未能做到如三毛一样那般洒脱,平时为各种琐碎束缚,一直不能去远方,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

    随着年龄的增长,越来越喜欢怀旧,青春年少时读过的那些文字,记得牢牢的。似乎想忘也忘不掉。时常,在书香墨影间便想到了她。那一刻,似是与自己的青春再度相逢,自己仍是当年那个心事满满结着丁香般愁绪的少女,而三毛,仍是那个洒脱率性的女子。她行走在那片广袤辽阔的撒哈拉沙漠中,巧笑倩兮,长发飞扬,洒脱依旧。

    文字有着不朽的魅力,透过她的文字,她的音容笑貌,栩栩如生地浮现在我们每一个人热爱她的人眼前。她的生命形体虽然消逝了,但她的灵魂她的精神却以另外一种方式永存。

    她, 一直和我们在一起!

    随着年龄的增长和阅历的丰富,亦能理解了三毛的一些心境和行为,对她的辞世也多了宽容和尊重。伟大如弘一法师,在圆寂前不是也感叹,人生悲欣交集吗?

    我们每一个人,都没有资格去指责她,不能因喜爱便苛求她以我们希望的方式去生活。我们每个人是为自己而活,不是活在别人的眼里,我们又有什么资格去干涉别人的生活呢?

    我们以为,仅靠文字就能很了解她,以为文字中的她便是真实的她,其实不然,她的脆弱她的另一面我们又清楚多少。骄傲如三毛,又何尝真正愿意将自己最隐秘的一面展示给世人。

    我们每一个都有不能触碰的角落,三毛亦然。个人觉得,三毛是一个只愿将笑颜展现在他人面前的女子,而那些眼泪,只会在黑夜里与自己独对时肆意地流淌。

    所以,她有选择的权力,包括,死亡!

    她用自己不同凡俗的方式生活,亦用特立独行的方式走完短暂而辉煌的一生,“质本洁来还洁去”,这个重视精神生活的女子,与红楼梦中孤洁清高的世外仙姝林黛玉有着同样纯净的人格和灵魂。

    斯人已逝,而她留下的这笔宝贵的精神财富,犹如一颗灿烂的明珠,在文学的殿堂里熠熠生辉。她的文字,让多少人燃起希望,抚慰过一颗又一颗孤独的心灵。 生命如雾如电,如朝露晨曦,倏忽而逝,她在读者心目中永远年轻,她的文字,穿透岁月的尘烟,魅力永存!

    三毛喜欢游历,足迹遍布世界各地,可以说,她的脚和思想一直在行走。她用行动践行着,远方和诗可以同时拥有。这位为读者深深喜爱的奇女子,用她的一首《橄榄树》诠释了生命和游走的真谛,那份对滚滚红尘的爱和痴,尽在这首《橄榄树》中。

    此时,在时光的彼岸,再次翻阅这本《撒哈拉的故事》,尽管红颜已逝,物是人非,但,文字里的千山万水,那奇异浓郁的文化,对人生的眷恋,仍让人动容!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行走的姿态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xreuv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