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5岁开始读学前班一直到25岁研究生毕业整整读书20年,想起读书这20载,快乐的时候似乎没有那么多,间断性的从学习中获得过成就感,但是还是摆脱不了考完就忘的陷阱,甚至我现在的工作和本科、硕士学习的内容基本没啥关系,现在工作中专业技能全部都是在工作中学习实践而得。
19年的年底偶然看到一本书《认知天性》,看完之后我才发现自己根本不会学习😟,甚至包括现在一直强调自己要成为终身学习者,但是仍旧发现自己特别在意知识的输入,并且有一定程度的学习焦虑,越学越觉得自己不懂的很多要学的很多,学完后赶紧又学下一项,结果是越学越焦虑,而工作和生活中却是收获甚小,甚至一直还在原地踏步。
《认知天性》这本书里提出的概念大大提升了我的认知,借此也分享给大家,希望大家能重新认识学习,已经掌握此种方法的朋友可以继续强化此种学习方法,还未掌握的可以开始学习尝试,让自己更高效的学习。
书中提到学习的误区:
1、轻松快乐的学习才能好的学习效果
研究表明,轻松的学习是无效的,耗费心血的学习才是深层次的效果,也更持久,不花力气的学习,就像在沙子上写字,今天写了明天字就消失了,正是感觉到学习更吃力时,记忆才更为长久、牢固。
2、集中练习会提高学习效率
我们常常认为,要想掌握一项新技能,最有效的办法是把注意力完全放在这项技能上,坚持不懈地一遍遍练习,直到记住为止。但从研究得出的结果看,通过集中练习取得的成效明显是短暂的,所学的东西很快就会被遗忘,这正验证了我们常常出现的考前集中复习,考完全忘的悲催结果。
3、连续重复阅读可以巩固记忆
学习中我们常常采用标亮、加下划线、长时间盯着笔记与课本的学习方法,事实上,研究人员发现,在这些条件下重复阅读,根本没有益处。在初次阅读过后,隔一段时间再阅读是有意义的;但是连续多次阅读只是空耗时间,好处少得可以忽略不计,而且浪费了时间,错过了耗时更少且更有效的方法。
那我们应该采取什么样的学习方法:
1、检索式学习
主动的回想事实,概念或者事件,在别人交给你答案之前,先尝试自己解决问题。
检索可采用的方式:主动检索——考试——强化记忆
对于学生而言可以理解为:
主动检索:提前预习,带着问题去听课,检测自己的理解和老师讲解之间的差异,主动思考差异点的根源和未掌握的要点。
考试:检测学习存在的问题和遗漏的地方。这里要澄清的是,我们对于现在应试教育下的考试感到失望,是因为测验只被当成了唯一衡量学习成果的方法,但如果成长型思维看待考试,其实考试可以助力自己整个的学习知识的掌握。
强化记忆:通过考试的结果有侧重的调整学习方式和复习内容以及对知识的应用场景,加深对知识的理解,通过努力检索助于人们获得更好的学习效果,产生更持久的效果。
学习如果检索可以判断以后要把精力放在哪些薄弱环节上加以改进,另外通过回想已经学过的东西,让大脑重新巩固记忆,强化新知和已知之间的联系,可以有效终止遗忘。
2、细化知识,建立属于自己的知识体系
细化就是理解新知识的过程用自己的语言把新知识表达出来,把它和已知联系起来,越是能把新知识和已知联系起来,越能诠释这两者之间的关联并建立自己的知识体系,就越能牢靠的掌握新知识,新旧之间的知识关联越来越多,大脑里的知识体系也就逐渐建立起来了。
3、穿插式及多样化练习
练习过程中穿插安排其他的学习内容,加上多样化的练习,会把学到的东西掌握得更牢固,记忆得更长久,而且更为实用。
在练习有间隔、与其他内容有穿插且多样化的时候,花费的努力越多,收效却来得更慢,而且以前靠集中练习获得的快速改善以及确定感都不存在了。但经过大量的实践正面刚穿插练习与多样化练习有助于更好的学习评估背景以及辨识问题间的差异,从一系列可选的答案中选择并应用正确的解决方案。
需要注意的是:进行穿插内容练习,不能是完成一个科目的全部练习再跳到下一个科目,你需要在每个科目的练习完成前就跳到下一个科目。 如果总按照同样的方式练习一种技能——站在冰球赛场或橄榄球场的同一个位置,总解类型相同的数学题,或是按照同样的步骤进行飞行模拟——那么你的学习效果就会因为缺乏多样性而大打折扣。
4、有间隔的练习
间隔时间因人而异,只要练习不是无意义的重复就可以,从最低限度上说,间隔的时间足够出现一点儿遗忘,能让人更加努力地练习就行,检索最终变成了对资料的重新学习,间隔一段时间再练习能巩固记忆。
对于学生而言抽认卡就是间隔练习的好例子,在重新看到一张卡片前,你会浏览很多其他的卡片,在打乱的抽认卡的顺序时不断的检测就相当于不断的检索,增强学习的效果。
对于我们普通大众而言,如何打造适合自己的心智模型?
1、理解大脑中的快系统和慢系统。
《思考,快与慢》中总结的善于理性思考是慢系统,依靠直觉思考是快系统,我们常常过于依赖快系统做判断,而要不断培养自己运用慢系统去理性分析客观事实去做判断。
2、避免错觉和记忆扭曲。
人们有极强的天分说服自己接受自己想看到的结论,同时否认那些不合自己心意的真相。
生活中我们需要用一组自身之外的客观标准来替代用作决策参考的主观经验,这样我们的判断能更贴合周围的时机了,当拥有可靠的参照点时,养成检查这些参照点的习惯,我们就能更准确地判定,哪些要立即改进,意识到自己何时迷失了方向以及如何迷途知返。
书中也给出了一些意见和建议:
给学生学习习惯的建议:
● 课前一定要阅读资料
● 在阅读的时候预想考试会出什么题目,以及这些题目要如何作答
● 课上在心里回答这些假设问题,从而测验阅读内容的记忆成果
● 复习学习指南,找到那些回忆不出或不知道的术语,重新学习
● 在阅读笔记中抄写标粗的术语及定义,确保能够理解
● 参加教授在网上发布的模拟测验,从中发现不知道的概念,重点学习
● 用自己的方式把课上的信息重新组织成一份学习指南
● 写出复杂或重要的概念贴在床头,不时自测
● 在整个学习过程中,把复习和练习间隔
给职场人士的学习策略:
● 检索练习,通过间隔、穿插练习来强化理解和记忆
● 生成,专注于自己想做的事,不断的借鉴旧知识,补充新知识,激发创造力,全力以赴去实践
● 反思,指花几分钟复习最近学过的课程或取得的经验,然后自问:在哪些地方做得好?哪些事情可以做得更好?你想起了其他什么知识或经验?想掌握得更好,需要学什么?为了下次做得更好,要采用哪些更好的方法?
● 细化,指学习中找到其他层面的新的含义的,技能上不断的在各个维度进行精进
读完此书后,对于如何学习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发挥一些能动性调用大脑的能动性去检索思考、反思、和实践。读书时常常会看到一些人死命学习但是成绩并不见长进,也有很多人仅仅短期记忆但考完就忘,其实就是我们没有掌握学习的规律和科学的学习方法。
学习本是不是一件快乐的事,但如果能掌握好的方法并能做到认知升级,在不断的磨练中突破自己的能力极限,在这个过程中所获得的成就感终将带给我们很多的快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