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乡是淮河边的一座小城,据说是依据《读史方舆纪要》中,涡阳城“在县东北,以涡水经其南而名”。这座城市自古为"梁宋吴楚之冲,齐鲁汴洛之道",有"皖北门户"之称。其气候温和,雨热同步,光照充足,有良好的生态环境,孕育了许多植物。
尽管如今已在庐州定居多年,但内心始终把这座城市看作是如同故乡一般,偏北方的城市。春天缺乏足够的阳光,似乎封闭了许多自然中该有的灵气。我的故乡小城,落后而温馨,那里稍有些岁数的人总是这样评价庐州:“终年难见蓝天的城市,到处都是钢筋水泥建筑,连个荠菜馅饺子都难吃得到。”在他们看来,春天不吃荠菜,是不完整。
荠菜,又叫护生草。一种生于路边、田野或庭院的植物,甚至于贫瘠的沙堆中。以嫩芽供食,有很高的营养和药用价值。它的季节性强,三四月份是最美味的时期。唐朝大诗人陆游曾在《食荠十韵》中赞美荠菜“惟荠天所赐,青青被陵冈。”可见,荠菜是春季时蔬中的上等佳品。
当季的荠菜,披着翠绿的长衫,有时匍匐于地上,有时拼命向上生长,有时把叶子变成锯齿的样子,有时又长着圆乎乎的。可谓变幻莫测。抓上一把,连根提起。你就会闻到一阵独有的清香。味道当然也是清香鲜美的。《诗经》中唱到“谁谓荼苦,其甘如荠”讲的就是荠菜。
荠菜馅儿饺子,是儿时记忆里春季再鲜美不过的美食。一场春雨过后,田野里的荠菜,鲜嫩碧绿,丰盈肥润。摘洗干净后,烧上一锅清水加盐煮沸,把荠菜焯水后捞出。和肥瘦相间的猪肉一起剁成馅料。加入适当的调料,再撒上一把葱花,泼上热油。滋滋声中,香气也随之扑面而来。搅拌均匀后就可以和面包饺子了。
不一会儿,包好的饺子在竹编篦子上,排排坐。像极了一只只等待开河后,陆续下水的大白鹅。等锅里的“春江水”打起三次浪的时候,期待已久的荠菜饺子就可以出锅了。加上一只,咬上一口,鲜嫩的汁水瞬间充盈了整个口腔。取一只小碗,碗里不宜用复杂的调料,辣椒油和陈醋便足矣。
今年的清明时节又要到了,我想象着故乡的春菜应该陆续上市了,那些被称为春天的荠菜、香椿头、柳芽儿、榆钱串儿、洋槐花……我已经很久没有吃过这些春菜了。从故乡小城来到省城多年,早已习惯了每天为生计奔波。故乡,似乎离我们越来越远了,中国人的故乡情结正在一点点被撕裂。白岩松说:故乡,是我们年少时,渴望逃离的地方;是我们年老时天天想要回去的地方。
一盘春天的时令菜,不仅刺激着我们的味蕾,还定位了我们的味觉系统。无论身在何方,走得多远,故乡的味道清晰而又顽固地将我们定格,那是对故乡的眷恋。
这个春天,我渴望再尝上一尝故乡的荠菜馅儿饺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