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地打转」和「螺旋上升」只有那一点点细微却重要的差别,而且常常是当局者迷,只有旁观者从另一个角度观察才比较容易看清。
…………………………………………
我才不会坐以待毙,每次要做的事就是铁了心发了狠的去做。
才不会坐在原地掉眼泪询问过路人该怎么办才好,你知道这永远都不是我的性格。
我只会一直年轻,一直生猛下去。
…………………………………………
从本质上讲,宽容是一种非常自私的行为,因为它最大的价值就在于能够治疗自己内心的创伤。
因此,宽容的第一受益者是宽容者自己,而不是被宽容的对象。
…………………………………………
很多中国家庭都有过这样一种养育模式,比如在孩子小的时候给予完全的控制,彻底剥夺那个孩子的自主自由的那部分,直到这个孩子获得独立,可能是叛逆期,也可能是工作婚姻后,那个时候父母突然意识到自己的权威意志不再能够作用在孩子身上,面对这样一个在身体和精神上都已经“庞大”起来的对象,只能转向迎合与讨好,仿佛那个时候才意识到,这个孩子会长大,并且是另外一个独立的人,一个自己无法永远去掌控的人。
到那个时候,孩子又会变成那个看起来高高在上的,我行我素的人,父母则表现得战战兢兢,尤其是越衰老时,越趋向于这种恐惧和依附并存的脆弱状态。
这是一种非常令人感到遗憾的关系模式,是因为平等的意识从来不曾在这样的关系里出现过,这是一种不允许有两个独立自我共同存在的主体间关系。
不安全的依恋关系里,只能存在一个主体,要么凌驾,要么屈服,当两个主体同时在场时,其中一个人只能让位,消失,隐匿。
这里面包含了代际传承的因素,当一个人的自我从来没有被注视和祝福的时候,ta就只能躲藏在大人凝视的目光背后,依附于家庭系统里的权威意志而存在,最大化地与这个系统保持兼容。
直到某一天,随着生物意义上的成熟和长大,当ta本能地展现出最基本的精神领地意识后,ta意识到这种姿态所面对的权威,从来都不强大,而是一种只有在完全控制时才感到安全的脆弱,当自己的意志被坚决执行的那一刻,只会让对方在愤怒之余,又胆战心惊地逃向一个不敢相对的位置。
当看到父母的表现后,孩子心理会产生对那个本该是理想化权威的父母垮塌后的失望或愤怒,还有复仇成功后短暂的快意或内疚,或对ta们孱弱姿态的同情和不忍。
它会让很多原本被表达为直接爱意和不满的情感,离散成各种变形压抑的扭曲碎片,变成暗自周旋的情绪幽魂。
到那时,所有的情感交互中,都会包含这种“权力移交”后的不适与适应,直到成为新的模式。
…………………………………………
爱情多半是不成功的,要么苦于终成眷属的厌倦,要么苦于未能终成眷属的悲哀。
…………………………………………
跟朋友聊天聊到一半,他突然感慨了句:“你是个挺善良的人。”
我感到有点莫名,就问怎么会得出这个结论,毕竟善良这个品质很抽象。
他说:“因为我发现,对你好,你不会蹬鼻子上脸,也不会觉得自己很拽。跟你好好说话,你也不会特地摆谱,也会用照样很好的语气回应我。”
听完还是感到有点莫名,回了句:“这不是应该的么?”
他:“你不懂,大部分人做不到,他们只会觉得别人对自己好是自己牛b坏了,这就是不善良。”
想了想,好像也是。
…………………………………………
如果你面对别人想降低恐惧,要看对方的眼睛。
如果你面对异性,想变得有吸引力,要看对方的眼睛。
沟通时逃避眼神接触,只会让你更加恐惧。
…………………………………………
除了有益健康之外,我们热爱跑步的理由:
正因为痛苦,正因为刻意经历这痛苦,我们才能从这个过程中发现自己活着的感觉。
一天跑一个小时,来确保只属于自己的沉默的时间,对我的精神健康来说成了具有重要意义的功课。
至少在跑步时不需要和任何人交谈,不必听任何人说话,只要眺望周围的风光、凝视自己就行。
这是任何东西都无法替代的宝贵时刻。
…………………………………………
乐观者前行,悲观者固步自封。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