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乡

作者: 张凯峰 | 来源:发表于2018-08-26 22:17 被阅读9次

阿利斯泰尔·麦克劳德的《回乡》引起我共鸣,不是因为它特别的场景,矿工生活恰恰是不熟悉的,但是他描述的家乡探亲的种种际遇,以及作为角色们的心理变化,正是我这种同样离乡背井二十年的人能感受到的。

我从97年上了北京的大学,回乡就此屈指可数,家乡成了一个遥远的存在,后来父母搬离了县城,住到跟我哥我姐同一个城市,家乡就基本是父母的等价存在了,应了那句老话,父母在哪里,家乡就在哪里。

但就从最近的几次起,回乡陷入了一个怪圈,回乡途中的期盼很快会被离乡的迫切替代,但一旦告别门里的母亲,登上远去的列车,再望着父亲离去的背影,又是一股惆怅涌上心头,回回如此,无法言表。

二十年,工作、生活都已足够被调适到另外一种节奏,与一直未曾离开家乡的父母自然有生活习惯上的差异,更不用说思维观念的不同。在你心目中,他们已经老去,身体机能退化,或者病痛缠身,观念又落后,三言两语不再投机,但是你在他们心目中,依然是长不大的孩子,你于他们,一直停留在未远离家门的印象。

纵然有思乡的迫切,对父母温情有种种想象,在熟悉了开头几天的美味后,也会因为日常,迅速变得稀薄。反复的毫无新意的幼时趣事已经说了不下百遍,剩下就是久坐的寂寥,到了晚上,睡了,一早醒了,又是重复的一天。

他们之间的争执,这些年断断续续几未停息,年轻时家族的恩怨种种,经年累月,并未见到些许减弱的迹象,临到老了,仍然不愿放过彼此,不愿放过自己。对世俗了解越深,我越无从判决,左边是父亲,右首是母亲,孰是孰非,孰非孰是。

宿命的是,总以为自己这些年有多大的进步,仍然发现,尽管有学识上的不同,生活习惯和思维观念也已变异,自己在性格上,方式上,甚至笑声,却仍然是他们的影子。

相关文章

  • 回乡偶记

    月是故乡明。 乞骸骨后第一个念头便是回乡,回乡看看老亲古邻,回乡看看儿时童伴,回乡看看记忆中的山水。 ...

  • 那些老旧的规矩还存有多少感念

    周末偶有回乡,每次回,每次都有不同的感觉。特别是现在,回乡的次数少了,回乡的感觉就更不一样。 而今回乡,也只有去去...

  • 乡间路 话相逢

    长路漫漫,回乡匆匆,每一次的回乡就有每一次的温度。我们都在路上,欢喜就好,我们都是回乡人,每次回乡就是对故乡的眷恋...

  • 回乡偶书4.贺知章的《回乡偶书》

    回乡偶书4.贺知章的《回乡偶书》 回乡偶书二首 《回乡偶书二首》是唐代诗人贺知章的组诗作品,写于作者晚年辞官还乡之...

  • 回乡偶书

    《回乡偶书》 (昨日回乡有感) 久未回乡藤迎门, 同行好友五六人。​ 细雨接客洗风尘 , 满园翠绿缸翁盆。 ...

  • 回不去的家,容不进的城(一)

    【回乡or留城 你选择____】回乡过年热闹,留城过年冷清;回乡过年阖家团圆是老传统需要传承,留城过年由不得已的理...

  • 四月四日(晴)

    回乡祭祖 回乡祭祖天初晴, 小路泥泞人难行。 满山遍地金黄色 , ...

  • 回乡

    家 期盼 路且长 热水羹汤 寻年味炮仗 老街旧巷小窗 回忆点亮生脸庞

  • 回乡

    回来一个星期了,天天很闲很闲。我就做几件事。给阳台装修,加了防盗网。搞了卫生。买了户外桌椅。 这周太冷了,只有...

  • 回乡

    回乡 是在路上 这样说 到了村口 有些迟疑 因为 来的匆匆 去也匆匆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回乡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xrsai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