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读课文,没有课件
课前探讨
师:阿来去丽江旅行,当地政府给他了一个任务——写一篇适合小学生读的文章。
师问写丽江的文字不好写?
《一滴水经过丽江》 肖培东师:为什么给小学生写一篇文章——难写?
生:
师:用通俗的文字,写出丽江的"古"城,时间和空间跨度大,用美丽的文字,写出抓住小学生的心
肖老师总结——
丽江太美了
丽江太美的地方太多了
要写给小学生
满足地方政府对丽江的宣传
时间空间跨度大
香格里拉、玉龙雪山,去的人多,写佳作的人也多。
所以,写起来——难!
如果一篇文章读起来有难度,我们可以借助阅读提示,请看文章的阅读提示——
(补充)
写出了别具一格的文章
一滴水
有了一滴水,还要动动脑筋?
阿来动了哪些脑筋,让这篇游记别具一格?
师:这个学生读得怎么样?
生:有感情。
师:什么感情??
生:……
师调侃道:想蒙我?写了什么感情呢?
如果你去丽江看到这幅画面,你会有什么心情?
生:高兴、激动的心情。
师:对了吧,这就好了,高兴的心情。
生自读课文(第三段至最后),思考阿来怎样写的这篇别具一格的文章。
写一篇游记需要注意什么,才能做到别具一格?
一滴水 “我” 拟人手法
生:第一段,读了包含“我”的句子
师: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生:生动形象地写出了……
师打断:不要随随便便就拿“形象生动”来套,那应该是?
生:便于作者直抒胸臆,便于抒情
生:终于
师:终于怎么会有情感?
生:写出了水怎样的情状。
读书要结合自身体验去体会
“一 路上, 经过了许多高大挺拔的树。 名叫松与杉。 还有更多的树开满鲜 花,叫做杜鹃,叫做山茶。”
分析“叫做”,这个叫做,那个叫做,这表现了一滴水的欣喜之情。
师引导学生继续分析“后来我知道/后来,我知道”
“后来我知道, 视野尽头的那些山叫做象山, 狮子山, 更远一点, 叫做笔架山。 后来, 我知道, 那时是 明 代, 纳西族的首领木氏家族率领百姓筑起了 名扬世界的四方街。”
说明一路上都在东打听西打听,打破沙锅问到底,问出了不知道的名字
从词语当中去感受作者赋予文中的情感。
游记第一点——用了“我”使文章别具一格。
游记中,可游的点儿多,写作的顺序——游踪很重要。最怕东写一点儿、西写一点儿不完整。
怎么把这些游览的点儿串起来?
玉龙雪山——500年,从雪山流下来
解决了时间和空间的跨度问题。
用游记的常识来思考和解决问题
游记在写作过程中不能平均用力,要选择确定突出写作重点,
《一滴水经过丽江》 肖培东这篇文章如何实现了它的别具一格?
生:语言
师:哪一段最具代表性?
生:第十
师:你读读看
生读该自然段。
师引导学生齐读
并点出“看到了……看到了”
怎么“看”很巧妙
看到了……看到了……看到了……
看的视角 由近到远,由整体到局部
作者的语言也是水一般的语言
古城的建筑,找学生朗读
师调侃:读得好难听,这么美的句子被你读得好难听啊
语言优美。丽江的美,美在自然。
文中的语言包含了深刻的哲理,文中还有哪些句子包含了深刻的哲理?
写游记文章应该怎么做?
生——真情实感、有自己的特点(有创造性)
看似只有一滴水的距离,其实是一颗心的距离
一只鸟飞过丽江
一片叶流过丽江
肖培东老师评两节《壶口瀑布》
单元提示
我个人以为,前面老师没有很好地看单元提示,但是教学必须服从单元编排、教学安排。
第一位老师 能引领学生进入语言
第二位老师 上课步骤清晰
肖老师的建议:
一、给学生更多读的机会
上课要学生读一读,即使是公开课,也要当家常课来讲。记住,让课堂真实发生,卡住了的课,给学生充分与文本语言接触的时间。老师对语言的敏锐感觉很好了,而学生呢,一定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和思考。
二、注意游记文体教学的落实
壶口瀑布 最大的亮点 时间和视角的选择
符合游记教学的特点
朱自清《绿》梅雨潭的绿
高中李健吾《》
游踪、立足点、观察点
三、语言教学怎么教?
抓语言点
从一路上的感受引导学生的情感
学生习惯于从平时考试的角度解决问题,是不行的。
教文章不能是找修辞
牛毛、花针、细丝,密密地斜织着。前后词语之间是有联系的
跌跌跌——勇往直前 ×
岩石构成和地理特征√
四、理解课型——教读课(细线条)、自读课(粗线条)
两篇文,出自同一单元都是游记,但课型不同,在课堂上就有了不同的侧重点和取舍
五、主问题设计
找到主问题,找到别具一格的教法。
成就教学的过程是相同的。
怎么把课上好?
拿到新课文,老师应该怎么做呢?
1.这是什么类型的文章?(文体特征)
2.这是为什么而写的文章?(动机背景)有无别的情感再推动
3.这是写什么的文章?(主旨内涵)对文章主旨的解读。
4.这是怎么写出来的文章?(怎么写,语言手法)️∮∮∮
5.为什么放在这个位置?(单元目标、编者的编写意图)
6.最能体现文章特色的重要语段是哪些?(教学聚焦)四方街人的和谐
7.当下教这篇文章的意义何在?(教学意义)使得教学价值最大化
8.学生自己能读懂的和学生读不懂的可能是什么?(学情预判)
教师的预测要预测到七八分、八九分,再根据课堂实际情况来调整把握,做出学情的预判。
小纸条,贴在桌子旁,融化到心里,用到每一节课堂备课与教学中。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