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古代文化
《高欢的崛起》3.都城和边疆

《高欢的崛起》3.都城和边疆

作者: 沈诸梁 | 来源:发表于2017-10-12 21:00 被阅读0次

    (3)都城和边疆

    文 | 沈诸梁


    《高欢的崛起》目录页

    高欢没弄清楚的519年洛阳城禁卫军骚乱原因,还要从孝文帝迁都说起。

    北魏在太和十七年(公元493年)孝文帝迁都洛阳之前,首都是平城(今山西大同市附近),在河东地区北部,大致处于农耕区和游牧区的分界线上。

    当时柔然居于蒙古高原,强大之后,执行千百年来草原游牧民族的一贯政策,入侵中原农业地区,烧杀掳掠,掠夺物质财富,奴役异族人民。

    这种事情鲜卑人以前也做过,只是现在进入了中原地区,奴役了中原人民,由游牧而定居,自己的汉化加深了,又开始受到草原地带新兴游牧民族的威胁。

    北魏建国后,为了防御柔然进攻,保障首都平城地区的安全,一方面,在平城北部从西向东,设置了沃野、怀朔、武川、抚冥、柔玄、怀荒六个军镇,拱卫平城。

    另一方面,在统一北方的过程中,不断把其他地区的人口迁移到平城附近,充实首都地区力量,用迁移的人口,供养驻扎在六镇和首都平城地区的鲜卑士兵。

    北魏在旧都平城时期开凿的云冈石窟 云冈石窟大佛

    鲜卑整个民族都尚武,一开始听说戍守边疆,保家卫国,可以天天骑马打仗,都踊跃报名参军。六镇的士兵不是主动参军的鲜卑“高门子弟”,就是被强制征发的“中原强宗子弟”,统兵将领也大多是鲜卑核心贵族。

    六镇这个地方虽然六月下过雪,常年多风沙,平城地区经常旱灾,军粮接济也不及时,但是立军功赚封赏拿爵位,这是鲜卑族的“科举正途”,未来一片光明,大家对生活并没有什么不满。

    擅长骑射的鲜卑族战士

    到了孝文帝迁都洛阳,形势开始发生了变化。

    都城在哪里,禁卫军就在哪里。

    孝文帝迁都,首先把平城的鲜卑族禁军带到了洛阳。一开始到洛阳,禁卫军经常出去跟着皇帝打仗,做的还是老本行,福利待遇年终奖都照旧,并没有大的变化。

    但是地球在转社会在变,迁居到洛阳的鲜卑王室、贵族、部落大人,被汉族的花花世界迷得颠三倒四,秉持着勇于自我革命的精神,开始努力学习文化知识,汉化程度不断加深。

    原本平等的鲜卑族人之间,出现了阶级分化、文武分途,一部分先有文化的鲜卑人,并没有先知带后知、先富带后富,而是开始看不起当兵打仗的大老粗们。

    至于在洛阳北魏政权中占有重要地位的汉族世家大地主,文化隔阂再加上民族歧视,更加看不起这些鲜卑族下层的“武人”、“代来寒人”(意思是:代郡迁过来的寒庶之民、平城地区来的普通人)。

    京城的禁卫军,这些羽林、虎贲的大爷们,当年跟着孝文帝从平城迁到洛阳,都是当朝显贵,鲜卑族人中的佼佼者,这才过去二十年,就变成了“代来寒人”,在被压迫中心理失衡了。

    他们没有享受到迁都和汉化的红利,逐渐沦落到鲜卑社会的底层,身份低下,经济困难,娶妻嫁女,高门大户看不上。

    读书做官,研究汉人的那些东西,先不说先天条件就不足,仅仅是限于“武人”出身,基本上就翻身无望。

    改变身份,想都别想,你们都去做官,谁来当兵打仗保卫边疆?

    以前大家团结一致出去抢劫,回来瓜分金银珠宝田产奴隶,现在时代变了,鲜卑族内部已经分化了,有了统治阶级和被统治阶级,已经占好了位置的皇室宗亲,汉族大地主,看不起这些当兵的,大老粗,没文化,中原的花花世界,我们这些国之栋梁,怎么能和你们这些塞北的土民分享?

    一落千丈啊,鲜卑底层的“武人”们生活已经如此凄惨了,跑归来再砸一锤子的,还是万恶的统治阶级。

    东魏人杨衒之《洛阳伽蓝记》中的洛阳城

    孝明帝神龟二年(519年),北魏征西将军张彝的二儿子张仲瑀,给皇帝上了奏折,主要内容是:

    铨削选格,排抑武人,不使豫清品。

    要求改革选举制度,排斥武官,不再授予武人清要官职。

    当时的中央官职,分为清浊二品。

    清品是啥呢,比如张仲瑀担任的给事中,比如尚书令、左右丞、尚书郎中、御史,品级虽然有高有低,但是都是要职,有参政议政的权利。

    浊品又是啥呢,比如什么驼牛署、司羊署、典作局、柴草部的丞、司局。这些浊品官职大多从事事务性工作,平时喂喂牛放放羊烧烧碳,扒拉扒拉柴草,名字一听就比较土,不如清品官高大上,白送都不一定有人要。

    张仲瑀这一招棋,是要堵死这些军人的仕进之路,将他们从领导层和决策层完全隔离出去。禁卫军的口号:“反对选举制度改革,文武应该一视同仁”,就是反对的张仲瑀。

    张仲瑀出身的清河张氏是河北的世家大族,汉族大地主的代表,张彝父子都是当朝显贵,这一家人,卯足了劲和这些没文化的鲜卑下层对着怼。

    在张仲瑀上奏疏之前,张彝的大儿子、张仲瑀的哥哥张始均,看不起鲜卑人以首级(人头)记功进阶的做法,在河北地区平叛时,把北魏军辛辛苦苦攒起来的几千个人头,一把火烧了个干干净净。

    但是文有文道,武有武道,张仲瑀石头蛋子堵公共厕所,做了吃力不讨好的事情,断了军爷们的活路,羽林们和虎贲们必然要出离的愤怒了,这才一把火烧了张家。禁卫军的另一个口号:“打倒军霸张始均,还我人头,还我军功”,就是反对的这件事。

    禁卫军是在皇都之中天子脚下,有意见闹事情还有人处理一下。骚乱之后,张仲瑀的建议也没被采用,武官还是可以凭借资历做清要官。

    但是当年没随着孝文帝南迁的六镇鲜卑,就没有这么幸运了。


    孝文帝迁都洛阳,给边防六镇带来了严重问题。

    政治中心南移,军事重心随之变动。迁都之后,北魏朝廷要解决的重大问题,是吞并南朝,一统中国。北魏和南朝的战争,东部集中在淮水两岸,中部集中在义阳(在今河南信阳)、悬瓠(在今河南汝阳)地区,西部集中在宛(在今河南南阳)、邓(在今河南邓州)地区。

    争夺淮河地区,是为了兵临长江,对建邺用兵;争夺中、西部的几个据点,是为了保卫新都洛阳。

    形势一变动,军事重心从北魏王朝的北方转移到了南方,六镇鲜卑“拱卫都城”的荣誉没有了,六镇的军事地位也大不如前。

    孝文帝迁都洛阳示意图

    军事地位下降,政治待遇和经济待遇跌得更猛。统兵的将领变了,鲜卑贵族都迁移到了洛阳,军事、政治人才集中在南部战线,“底滞凡才(最下层积压的普通人),出为镇将”,朝廷里混不下去的、不想要的、没关系的人,才送给六镇当领导。

    至于普通的六镇军民,就算不被奴役,最多也就是当个虞候、白直,还不发工资。

    有本事的,像高欢一样,当上“军主”、“队主”,领一小队人马,就是一生奋斗的极限了。

    这些当年意气风发的鲜卑族人后裔,和“犯配”的罪犯混合,都被视为“府户”。

    人是分等级的,一入“府籍”深似海,从此“良民”是路人,不管你能力高低,都需要世代为兵,不能走出六镇地区,如果跑到外地想谋其他生路,就会遇到两眼放光芒的赏金猎人,时刻准备着抓你回来领赏。

    北魏的统治者们,给六镇军民关上一扇门,还用门夹了他们的脑袋,还把窗户都关上,最后还给窗户加上了防盗网,用手一摸,防盗网还他妈是通电的。

    没错,你已经感觉到了,除了可以娶妻生子,他们和Westeros里戍守长城的守夜人一样。

    马丁大爷的著作《冰与火之歌》中的守夜人,中间的胖子是我最喜欢的山姆·塔利

    不知道黄沙袭来时,大雪漫漫时,柔然铁骑南下时,六镇的军民会不会在心中默念:

    长夜漫漫,我早就开始守望,至死不休。我娶不起妻、没有地、也没有子。宝冠远离此处,荣宠与我无缘。皇帝说:尽忠职守,生死于斯。但此处只有黑暗、阴影、寒冷、黄沙和死亡。

    没有人能忍受这样的生活。火种早就埋下了,它需要一个时机,被朔风吹起,变作燎原之势,点燃整个北中国,在熊熊烈火中埋葬北魏王朝。


    (下期预告:六镇军民大起义!高欢何去何从?《高欢的崛起》持续更新中,欢迎您的关注!)

    《高欢的崛起》目录页

    作者声明:沈诸梁原创,未经作者允许,禁止任何形式转载。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高欢的崛起》3.都城和边疆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xrwiy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