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婚姻育儿
熊孩子不可怕,可怕的是熊孩子恶作剧造成的心理创伤!

熊孩子不可怕,可怕的是熊孩子恶作剧造成的心理创伤!

作者: 陈泉泉青少年心理咨询师 | 来源:发表于2019-03-03 19:22 被阅读0次

    不停买内裤背后的原因

    台湾的著名的教育家,亲子教育专家洪兰博士曾经讲过一个故事:

    在台湾有一位著名的医生,小时候家境不太好,但是通过自己的不懈努力,考上了医学院,然后一直读到美国。

    这位医生无论是人品还是医德都非常好,但是结婚以后他夫人发现他有一非常奇怪的癖好:就是控制不住的买内裤(当然买的是男士内裤),一旦看到内裤就一定要买,而且停不下来。

    这个问题虽然不大,但是让他夫人感觉到困惑,其实这位医生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会控制不住的买内裤?

    直到有一年他从国外回台湾奔丧,某天晚上在家里做了一个梦才回忆起早年小学期间的一件事,这才让他恍然大悟,明白了自己为什么有这样奇怪的行为。

    原来在这个医生还在上小学的时候,因为家境不太好,有一年家人就用美国当时援助台湾的面粉袋子给他做了一条短裤,有一天孩子穿着这个短裤在学校吊单杠的时候,被其它孩子恶作剧把裤子一下子给脱了下来。因为经济条件限制,其实这条短裤既当外裤穿也当内裤穿,就是里面其实是没有内裤的。

    结果被恶作剧的孩子这么一作弄,这个孩子就赤条条的挂在单杠上,当时这孩子已经小学6年级了,已经有了正常的羞耻心了,再加上这些恶作剧的孩子本来就是取笑他穿用面粉袋改的裤子,这下又看到这样一个“滑稽”的场景,就觉得更“可笑(其实是残忍)”,大家就更是乐不可支,放声狂笑

    可以想像当时这个孩子的内心是一种怎么的被伤害。

    这位医生回想起这件事以后,也才真正知道自己为什么为抵制不住的看到内裤就要去买了。

    因为他知道,如果当年他有一条内裤穿在里面,结果就可能会大不一样,至少那种羞耻感会减少很多,这种羞耻感,我想可能让这个孩子很久,很久抬不起头来。

    这位医生感叹:

    当年脱他裤子的同学,不知道自己所做的事是多残忍。

    讲这个故事是想告诉大家:

    在学校的时候像上面故事中孩子之间发生的恶作剧可能并不少见,甚至很多时候老师也见怪不怪了,尤其是在一些顽皮、淘气孩子比较多的学校环境中,类似的这种事情可能更是经常发生的。

    很多孩子之间的这种恶作剧表面看起来只是孩子之间的瞎胡闹,好玩而已,孩子外表看起来也没有受到什么伤害,但是其实这种带侮辱性质的恶作剧对孩子的伤害更大,因为这种伤害是伤在心理上。

    像上文中这个医生当年被同学的这个恶作剧造成的伤害,从心理学的角度讲,其实已经是“创伤”级别的了。

    身体从未忘记

    这种心理上的创伤表面上看起来好像很快就过去了,其实在孩子的内心已经深深的扎下了一根刺,随着时间的推移孩子看起来好像慢慢忘记了,但是其实只是压抑住了,或者通过其它的渠道表现出来,比如故事中的这位医生就采用不停的买内裤来释放这种压抑。

    心理好像忘记了,但是身体从未忘记!

    虽然故事中的这位医生只是会控制不住的买内裤,这是属于比较轻的,但是在其它的案例中,当事人可能就没这么幸运了。

    假如这种事情发生在孩子考试的关键期,比如期中,期末考试,小升初,中考,又或者这个孩子本来就非常要面子,这种带侮辱性质的恶作剧甚至可能毁了孩子的一生。

    更糟糕的是:

    更为糟糕的是,这种恶作剧如果发生在孩子身上以后,通常情况下家长是很难发现的,原因如下:

    首先,大部分孩子觉得这是件丢脸的事,不愿意去讲;

    其次,很多家庭的亲子关系本来就不太好,孩子就更不愿意讲,讲了也可能被父母批评。

    最后,就算有些孩子鼓起勇气讲了,家长也很可能没当回事,更谈不上意识到这件事对孩子伤害的严重性了,甚至可能出现有些父母会说:人家怎么不脱别人的裤子啊,肯定你也有做的不好的地方。 孩子又多遭受了一层打击,这就更糟糕。

    怎么办呢?

    首先

    对孩子在学校的情况家长们要及时主动的去了解,尤其是孩子在学校里发生的冲突情况,一定要搞清楚细节,不是为了追究谁的责任,主要是为了弄清楚在这冲突中孩子是否受到了心理/生理层面的伤害,然后尽可能的去弥补。

    其次

    一定要和孩子保持良好的沟通渠道。让孩子愿意、喜欢跟你说一些发生在他身上,发生在学校的事。

    孩子到了青春期以后的家庭,其实我们最怕的这样的家庭:孩子关闭了与父母沟通的正常渠道。孩子发生了什么事,心理在想什么,家长只能靠猜和蒙,两眼一抹黑,往往等出了问题才知道,但这个时候已经造成了不可挽回的损失。

    比如,前段时间南京发生的一个初中生因为开学以后,被从A班调到了B班,回家后被父母又说了几句,然后导致这个孩子跳楼的惨剧。

    最后

    要对孩子的情绪状态有一点的敏感性,孩子在学校受到了侮辱性质的对待,家长要能及时敏锐的捕捉到,然后多方了解,弄清到底是不是发什么了什么事?然后再考虑下一步如何应对。

    在以后的文章中我们会讲:

    为什么对孩子使用激将法是一件风险很高的事?、

    温馨提示:

    作者简介:陈泉泉,专注于青少年心理学和个人成长心理学!

    文章首发于微信公众号:南京天天向上陈泉泉老师, 关注微信公众号,更多原创文章!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熊孩子不可怕,可怕的是熊孩子恶作剧造成的心理创伤!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xrymu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