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首词认识辛弃疾

作者: 林双 | 来源:发表于2018-05-13 10:51 被阅读0次

辛弃疾有“词中之龙”的称号,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然而,写词不过辛弃疾的副业。他一生渴望金戈铁马,保家卫国,无奈造化弄人,竟以词流芳。然而无论他是否在意自己的词坛成就,词都是他生命的客观存在。《金戈铁马辛弃疾》这本书,文学评析与叙事交杂。由他的词,我们可纵观他一生的壮士悲歌。

01 青玉案.元夕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公元1140年5月,辛弃疾出生在山东济南府的历城县,是金统治的区域。他的祖父辛赞是一个地方官,念念不忘恢复中原,随时准备抗金起义。受祖父的影响,辛弃疾从小熟读兵书,研习武艺,收集情报,抗金杀敌是他从小的志向。

1161年,宋金双方风烟再起,金统治区内涌现出不少起义军,辛弃疾聚集两千人加入耿京领导的抗金队伍。他介绍和尚义端加入,不想这和尚是个见利忘义的小人,偷走了起义军的大印。辛弃疾判断义端必投靠金国,隧沿路追寻,不出三日便追大印、杀义端,其英勇可见一般。

随着战事的进行,金对起义军实行从宽策略,很多起义活动不了了之。耿京领导的起义军不甘投降,辛弃疾建议投靠南宋,耿京派辛弃疾出任谈判使者。就在辛弃疾赴南宋协商时,耿京被杀,凶手是当时金统治区的知州张安国。本在南宋安全生活的辛弃疾,发誓报仇,率五十骑至济州生擒张安国,沿途跨越五万金兵,擒叛徒回南宋。这在当时可数振奋人心之壮举。那一年,辛弃疾只21岁。

投奔南宋后,辛弃疾任地方的小文官。他主动献计,并没有受到重视。南宋经历“符离之败”后,他直接向当时的宋孝宗献上著名的军事论文《美芹十论》,皇帝开始关注他。然而,辛弃疾与皇帝的军事策略存在分歧,宋孝宗虽对他略有提拔,却依旧没有重用他,只调他进京做个小文官。

年过三十的辛弃疾毫无施展抱负的空间。他创作了一首词——青玉案.元夕。这首词看似写爱情:一个人在热闹的节日里寻寻觅觅,求而不得,最终却发现要找的人正在灯火阑珊处。梁启超曾评价此词“自怜幽独,伤心人别有怀抱。”作者以这首写情的词,怜惜自己的幽洁和孤独。无疑,投奔南宋的辛弃疾在热闹的京城中,未知前程,只能孤芳自赏。

02 《沁园春.带湖新居将成》

三径初成,鹤怨猿惊,稼轩未来。甚云山自许,平生意气;衣冠人笑,抵死尘埃。意倦须还,身闲贵早,岂为莼羹鲈脍哉。秋江上,看惊弦雁避,骇浪船回。

东冈更葺茅斋。好都把、轩窗临水开。要小舟行钓,先应种柳;疏篱护竹,莫碍观梅。秋菊堪餐,春兰可佩,留待先生手自栽。沉吟久,怕君恩未许,此意徘徊。

1172年春,辛弃疾被派到滁州当知州。当时的滁州十分破败荒凉,一片废墟,物价昂贵,物资匮乏。辛弃疾在此展现出卓人的治理才能。他先上报朝廷免除老百姓所欠的赋税,然后再降低当地税率,招募流散的人回乡,训练民兵队伍,组织种植荒地。当年恰好赶上风调雨顺,一片丰收景象。解决了基本的温饱问题后,辛弃疾又进一步招商引资。他减免商人赋税,修建宾馆酒楼,放贷款给居民翻新房屋。滁州的面貌焕然一新,辛弃疾通过发展第三产业促进滁州的经济发展。

滁州治理的成功并没有让辛弃疾感到骄傲,战场才是他的理想。在滁州期间,他积极训练民兵,时刻关注金人情报,就此,他作出惊人的论断:金国60年之后肯定会灭亡,金国灭亡之后,宋朝的忧患才真正的大起来,这个忧患就是蒙古。可当时没人相信他的预测,等到后人发现辛弃疾的预言时,只能大呼遗憾了。

1175年,南宋发生了“茶寇内乱”,朝廷无力平定,便派辛弃疾去围剿,辛弃疾又凭借他过人的军事才能,不出三月便平定了这场内乱。

1179年的春天,辛弃疾奉命平定湖南农民起义。到那以后,辛弃疾发现所谓的农民起义实则繁重赋税下的官逼民反,他写了篇《论盗贼劄子》,建议朝廷,要彻底杜绝农民起义,就必须整顿吏治爱护百姓。这篇论文引起了宋孝宗的高度重视,于是让辛弃疾掌管湖南一路的军政。辛弃疾却也因此树敌不少。

在改善民生的同时,他获准筹建飞虎军。然而,看不惯辛弃疾的人总有办法搞破坏,朝廷下令,终止建军。眼看军队就要建成,辛弃疾在收到命令后秘而不发,下令加速建军。一个月后,军队建成,账目明晰。面对这样的结果,皇帝也不好追他责任。后来,这支军队在防御金军时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辛弃疾还没来得及指挥这支飞虎军,朝廷又将他调走。辗转官场多年,他心知官场昏暗,理想渺茫,树敌不少,心生归隐之意。在田园与理想之间,他写下这首《沁园春.带湖新居将成》。一面,他笑话自己留恋官场,为红尘所困;一面,他又“怕君恩未许,此意徘徊” ,不愿放弃理想。

正当他犹豫时,朝廷帮他做了选择。辛弃疾被人弹劾,以“贪官酷吏”之由被免职,长期闲赋在家。作词、会友的生活好不惬意,却一直不忘关注金的动向。

 

03《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公元1203年,年已六十四岁的辛弃疾,重新被朝廷任用。当时,当权派韩侂胄主张实行北伐,恢复中原。辛弃疾与韩侂胄的目标是一致的,但在具体策略上,辛弃疾根据常年收集到的情报,不建议立刻北伐。可韩却要立刻行动,辛弃疾又一次得罪了当权派。于是,便有了《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这首词。

在这首词中,辛弃疾以史为鉴,既表达了对立刻北伐的担忧,也以“廉颇”典故,毛遂自荐,期待上场杀敌。

然而,由于政见的不同,辛弃疾又一次遭到弹劾,在抗金大业中,他又一次只能扮演观众的角色。韩侂胄的鲁莽蛮干,造成了北伐的失败,事实又一次打了朝廷的脸,证明辛弃疾的预判正确。

当韩侂胄终于带着诚意请辛弃疾出山时,辛弃疾已经卧病在床。他留给世界最后的话是“杀敌!杀敌。”

出可为将,入可为相,词中飞虎,历史上如辛弃疾一般的全才屈指可数。

他虽一生壮志未酬,可那明知“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却“男儿到死心如铁”的坚持,也是英雄梦的另一种实现。

无论我们多么期待圆满,不圆满却是逃不开的常态。当我们面对种种不如意,或许可以学着辛弃疾淡淡说一句“却道天凉好个秋”。

(林双,想办法在朝九晚五中浪迹天涯)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三首词认识辛弃疾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xsakd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