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第十四章 癔症型(表演型)人格

第十四章 癔症型(表演型)人格

作者: 一方8897 | 来源:发表于2023-04-03 12:16 被阅读0次

自从学习精神分析心理结构以来,每学一种心理结构,自己都能从中找到属于自己的一部分,马上要结束,那天自己做了一个梦,很现实的一个梦,这样的梦是我期待的,在现实中受到委屈,在梦里把她好个怼,梦醒后我很欣慰,因为我的心理成长了,别小看白天受到委屈,晚上将其发泄在梦里这件事,它会让你的心理平衡,更健康。而以前的我,梦也很隐晦,你所想之事,它从来就不会出现。以一种扭曲或者纠结的方式,呈现出来让你梦里梦外都不知道它在表达什么。

在十四章的读书会中,自己睡着了,因为最近身体不适,这一章没来得及看,在开始之前半小时,自己利用这段时间,尽力在看,分享的时候,感觉有些累,就躺着听吧,结果听着听着就睡着了,而且睡的可香了,九点多到五点多,好久没有睡这样一个好觉。

对于癔症,情感强烈、极度敏感、喜欢社交,有表演天赋。有关我的特点是“求关注、求浪漫、歇斯底里、以自我为中心…”

癔症人格者如果属于安全型依恋其人格可伴有表演色彩(但不是障碍),或表现为癔症样特征。如果如果癔症性个体具有回避型和矛盾型依恋关系,那就更符合DSM中癔症型人格障碍的诊断标准。癔症样倾向的个体一般经历过严重的早期创伤,婴儿期理应保护他们的客体却成了恐惧的来源,他们呈现出紊乱的依恋模式,常常表现为主观上的无助和强迫性地寻求照顾,敌意和攻击倾向则并不明显。说的就是我,我的依恋模型属于矛盾型,也有癔症型人格,原来自己特别需要别人的照顾,来自于这里,尤其在这次住院期间,感受到自己对于别人照顾的需要之强烈,希望他人关心自己,照顾自己,一发生事情,自己首先想到的是求助别人,听听别人的建议,而不是自己去做深入思考,没有从内心深处去生根发芽,主观上的无助和强迫性地寻求照顾记住了。

癔症型人格者通常表现为高度焦虑、情感强烈和过度反应,尤其是在人际关系中。与之交往时,他们温暖热情、精力充沛,善解人意和喜好表现。也经常沉迷于危机和刺激的兴奋之中。由于一贯的情绪亢奋,他们的情感丰富在别人看来往往可能是肤浅、虚假或浮夸,他们的情感也变换无常。除了善解人意,说的都是我,高度焦虑,容易恐惧,莫名其妙的有恐惧感,应该自我不够强大,没有来自自己的理性分析,对自居没有信心。虽然说现在的我并不喜好表现,但我的本质是喜好的,所以才有喜欢做节目。我喜欢刺激,由于没有深度思考,所以有虚假和浮夸,情感变换无常也有。

弗洛伊德认为内心欲望的过度强烈可能是癔症个体的典型特征,他们渴望口欲的满足,期盼爱情、关注和亲密感。这类人群具有较高的情感依赖性,他们寻求刺激,却有会被过度的刺激压垮,因而在遭遇应激事件容易出现适应不良。

癔症个体的情感不仅高度焦虑,而且对羞耻与内疚具有很高的易感性。他们虽然经常被斥为“情感肤浅”,而实际上他们却常常挣扎于令人恐惧的强烈情感中,导致他们不得不使用与众不同的防御加以应对。

癔症个体往往觉得自己身处强权之下,势单力薄,因此谨小慎微,幼稚的勉强应对。尽管他们表面上善于运筹帷幄和掌控一切,但内心却空空如也、漏洞百出。他们虚张声势的目的是追求安全感,希望被接纳,操纵别人是他们在这个充满威胁的世界中建立安全感的主要方式,他们希望对各种潜在的威胁了然于胸,藉此维持自尊感。他们一辈子都都在假装,但扮演的却是他们真实的自己。癔症个体对他人和自己的情感有着贴切的洞察力(这一点我好像缺少),但表现出的却是内心的矛盾重重。“很不幸,他们无法使别人信服他们的主观体验的真实性。”如果治疗师能够营造尊重的氛围,癔症型来访者会体验到自己所获得的理解,从而逐渐能够用可信、直接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愤怒等情感;也能够用主动真实的方式参与分析治疗。

他们与分裂样个体在敏感性方面比较相似,有区别的是癔症型乐于与人交往,而分裂样喜欢离群索居。

癔症型喜欢用右脑,感性脑。强迫者喜欢左脑,逻辑脑。

越学更多的知识,我越感受到李老师说很多话的精悍,譬如说:“我们是心理咨询师,不是心理学家”。昨晚占老师问了一个问题:“安全型依恋不都是健康的吗?怎么还说安全型依恋的癔症型人格伴有表演型。”书本研究的都是大概率,无论是那种依恋类型都有健康和不健康的,只是大概率安全依恋相对来说是健康的,而你和我对于健康的定义也是不同的。心理咨询是个技术活,而技术是需要练的,著名的一万小时定律就是对于技术活的入门砖,想玩得好玩得转,至少有一万小时的刻意练习,有效的反馈,再学习再练习。我常常把心理咨询比喻成画家,属于创造事业,都来画同一个人,你的作品和我的作品完全不同,同一个流派,同是玩沙盘游戏,你的咨询风格和我的咨询风格是迥异的。哪怕是同一个人,在不同的时间和不同的环境,我们的作品也是不同的,昨天的咨询和今天是完全不一样的。而知识是相同的,知识是为了咨询服务的,有更多的知识,我们可以看到来访者更多的不同,给出不一样的解释,可能过程更流畅自然。我常想我们咨询师学习能力要有,但也要有放下所学知识的能力,当我们面对来访者,我们面对的是一个人,一个独一无二的,时时刻刻都不同的人。我们要做的是关注当下,关注他的目标和需求,协助解决他需要我们协助他解决的问题。也许这就是感性我的一个特点,我认可它。

最近已经住院治疗十天了,昨天感受到内心惶恐不安的感觉,当我去体会这种惶恐的时候,我看到自己不爱自己的一面。

我的恐惧是什么?无非是担心别人不高兴、不满意。因为休了这么长时间的班,担心别人不乐意。那我乐意了吗?我更不满意,空气中都弥漫着淡淡的忧伤和委屈,而对于自己的感受,没有去看到和照顾。我真的不爱自己,不去照顾自己的感受,忽略自己,把自己放在最后。为别人做些事情能给我们带来快乐和满足,但每人都有一个与生俱来的私心,我们不能忽视。当我们太过在意他人的态度和满意,我们自己太受到委屈了,就像汽车不能无油驾驶一样,我们也都需要给自己加加油再上路,我们的零件也需要定时机油润滑保护。

我的需求是什么?我需要好好休息,我需要减轻工作量,有放松的时间,这样才是最好的选择,我的身体已经吃不消这样的环境,所以才有这样的反应。想办法让自己好好休息,这才是我爱自己的表现,而不是为了满足谁的需求和想法。

所以,该休息的时候好好休息,不去管别人的评价和说什么,好好的关爱自己,从今天开始。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第十四章 癔症型(表演型)人格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xsbdd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