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无意中在微信读书看了这样一本电子书《我的苦难,我的大学》,我是从另外一本电子书读者的评论中提到他读这本书后的感想后提到的这一本书,这位读者说:我以为是写的真正的大学里的故事,但是让我意想不到的却是作者写的自己真实的人生故事,看了这本书后,我对人生活着的意义和对生活中遇到的不公平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感悟,看后让我心情久久难以平静,相对于作者,我自己这点苦算得了什么呢。
我被他的评论所吸引,本能好奇的想去看看是怎么样一位作者,又是经历了怎么样的苦难呢,于是,我找到这本书,结果没有看几页,就被作者的苦难经历所吸引。
作者名叫赵美萍,1970年出生在江苏省如皋县江防乡永福村,这个地方是非常贫困的,家里有三间开间茅草屋,一间睡房,一间堂屋,一间关鸡鸭猪牛的房,苏北农村当时家家基本都是这样的条件 ,看到这里,我们现在的生活真是的太幸福了,我的感悟是:我们是太幸福了。
父亲已经40岁,母亲38岁生下了她,而3年后,生了一个妹妹,她还有一个姐姐,不过是父母当时想到一直没有孩子,从别的穷人家领养了一个14岁的女孩,当赵美萍出生时,这个姐姐已经嫁到不远年一个杀猪匠的男人了,姐姐生的孩子与她相差几个月。
1976年的夏季,也就是作者6岁的时候,她的父亲被查出得了麻风病,被送到了专门的医院治疗,这个时候的她就开始了苦难的生活,同学的歧视、每天都会叫她和妹妹:小麻风。邻居见到她们都躲得远远的。
而这并不是最苦的,在不久后,妹妹又因为两个孩子在家,大人不在,两个小孩因为争烤蚕豆被火烧伤,家里又没有钱,母亲只好用寻来的偏方为妹妹治烧伤,(用蛋黄放在铜勺里熬成油,然后把这种特殊的、难闻的油敷在妹妹美华的伤口上)
这样持续了三个月,妹妹美华的伤才慢慢恢复。
1978年的8月21日,在父亲即将出院的时候,因为医生把青霉素当成要治麻风病的药,青霉素在注射前,需要做皮试的。这个我记得小时候打青霉素的时候,医生都要先做皮试,如果反应出来不好的结果,就不能注射青霉素。而这个医生却没有给她的父亲做皮试,结果导致她的父亲死亡。
失去了父亲,母亲痛苦不堪。
后来,母亲的第一任丈夫就找到母亲,要与她继续在一起,而这个男人好吃懒做,爱打人,喝酒、赌博都来,所以,母亲才与这个男人离婚,嫁给了赵美萍(作者)的父亲,母亲没有办法 ,只好同意 在一起了。
1980年秋天,母亲带着她和妹妹逃亡到了另外的亲戚家,因为母亲已经通过亲戚的介绍,认识了一位在安徽的一名矿上的男人。
赵美萍觉得自己终于可以走出苦难了,心里非常开心。后来,她们来到了安徽,在这里,她做过采石女(就是抡起石头打石头赚点钱),后来,去上海打工。
平时喜欢写作,挤出时间,借别人的书去读,后来,成功的进入了《知音》杂志,成为了一名资深的编辑。她是《知音》杂志社中唯一一位只有小学文化的编辑,她的事迹还被中央电视台报道。
一个人出生不能自己选择,但是后来的人生路可以自己去选择,不管是在什么困境中,只要不放弃,坚持下去,总有发光的那一天。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