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问卷互填的过程中,接触到了一些因为比赛或者毕业需要而设置的问卷,很多感觉都不是特别合理:比如逻辑上的错误,还有语言并不通俗易懂;以及在题目的跳转设置,细节问题上把握并不到位。所以在这里花一点时间谈谈我们在问卷方面的感悟。因为码的字有点多,所以会“问卷”这一部分分成两篇来讲。
问卷的设计
问卷的设置我们大概花了一周的时间,具体流程如下:
先大概说一下问卷设置的原则吧(嘤,学过但是有丢丢忘了)。这里是自我经验的一些总结以及昨天在B站课程上获得整理的一些信息(顺便推荐一下昨天看的课程,不仅仅是问卷的设置,还包括研究方法,分析原则等。感觉真的特别实用,链接:https://b23.tv/OfQl6Z):
这里主要想讲几个印象深刻的点(第一个流程图中黄色感叹号以及第二个流程图中的红色星星)
内容方面:
1.问卷的深度与合理度
这一方面要求调查者对自身主题的深刻认识。在问卷方面应尽量避免不太相关,无意义的问题设置。比如我们在问卷设置曾询问“是否了解网红经济的概念”,“是否了解他的变现模式”。我们原意为“对网红经济的了解程度可能会影响大众的行为”,毕竟人们可能会对更熟悉的事物产生偏好。但这样问真的有意义吗?这一方面的了解程度,对大众的行为,态度的影响几乎可以忽略。它本身的专业性局限了大众的认知:大家的回答肯定是不了解或者不太了解的。这样我们可能需要从别的角度去体现大众对此的认知:比如“使用平台的频率”,“对网红经济中涵盖的产品范围的了解程度”,“对网红经济中商品的维权的了解”等。
2.题目设置依据行为学模型
在问卷中,大家可能会使用AISAS(消费者行为分析模型),ACSI(美国顾客行为满意度模型)等模型。在使用这类模型的时候,千万不要仅仅依靠一篇文献里类似的题目设置依葫芦画瓢。要先了解模型的内在含义,再结合文献的题目设置进行理解,才能设置出合适且有深度的问题。不然会给后面的分析造成压力,且难以得出有用的结论。这一问题通常很难通过预填写来改正,因为填写者大多不了解,也不会思考其中的模型设置。
3. 题目表述简单易懂,表述准确。
要保证在自身理解了题目的前提下,用尽量简洁的语言使得填写者也能了解。这可以在预填写中收集大家的疑惑,然后进行改正。另外应注重细节问题:比如询问在某一方面的月花费时,应该加“平均”二字。虽然是很小的细节啦,但还是需要注意。
4.选项全面不交叉
这会导致填写者可能无法做出选择。比如在填问卷时,在年级方面通常找不到“大五”的选项设置。
5.有些问题的答案设置要有划分的依据
这一点是在昨天听课过程中印象比较深刻的,因为感觉我们在这方面也忽略了。比如说专业的划分,是有一定的标准的,而不仅仅是文科类,理工科。对于管理专业,在文理方面是存在交叉的。如果我们仅仅按照自身的经验进行划分,可能会有较大的局限性。标准分类有13个专业大类,如果最后有些专业人数达不到要求,可以再按照某些标准进行合并。另外,关于收入,生活费问题,可以先进行相关的文献调查,或进行预调查,了解到所调查群体的收入结构,从而按照卡的点进行选项的划分。虽然这会花费一些时间,但在一份高质量的问卷中,我想是必要的。
6.尽量避免“不清楚”,“看心情”这类选项。
一方面,填写者可能会懒于思考,而直接选择这一类的选项。另一方面,相比于肯定分明的选项,这类模糊不清的选项价值相对较低。
形式方面:
1.问题跳转设置
问题跳转是一个很平常的操作,但是在有些问卷中没有做好。建议可以自己多摸索一下问卷星相关的设置。这部分可以考虑问卷星的逻辑跳转和依赖选项的功能。(依赖选项可能使用的人较少),这些功能结合起来用实力可以满足我们的需求的。
2.界面友好流畅,尽量赏心悦目
有的时候,我们问卷中的问题可能会有些多(说实话,超过40道其实感觉很难忍受了) 。在这种情况下,在这一方面就更要注意了。有些问卷会设置很多程度题,然后每一个题下面有五个程度不同的选项。这看起来会使人有很大的压力。这种题目类型不如考虑一下那种滑动条或者矩阵题之类的,会简洁很多。
最后还有想说的是,大家一定要重视问卷的设置,不然可能会导致后面的分析出现问题。毕竟我们都听过这样一句话:“输进去的是垃圾,输出的也是垃圾”。那就,加油!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