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日看了篇新闻,讲一个爸爸三年给孩子画了多少绘本,非常惊讶,想起娃爸说不知带如何陪孩子,于是转给他想分享一下。没成想后来问起,他根本没看,而且跟我说“非常讨厌这种‘别人的爸爸’的方式”,我惊诧于他的想法,但解释不通吵了一架。
以上是促使我写这篇“讨伐檄文”的导火索。
想必不止我一个新妈妈曾遇到以下情况:
娃在夜里哇哇大哭,你或抱或喂,娃爸在一旁呼呼大睡;
清晨娃哼唧哼唧半天要醒来,娃爸虽早已醒,躺在床上玩手机甚至都没转过身来看一眼;
你有事出门让爸爸陪娃半小时,回来发现娃在看动画片,娃爸在看手机……
此类现象,不胜枚举。
我并不想当个怨妇怨妈,可是带着孩子孤独无助时,就想说好的父爱如山呢?
想必也不止我家娃爸说过不知道作为一个爸爸如何跟孩子相处,但是基本所有的爸爸都会说爱孩子。
M﹒斯科特﹒派克在他的心理学著作《少有人走的路》里说,爱不是感觉,而是实际行动,爱最重要的表现是关注。对孩子而言,关注意味着陪伴和注意力的付出,也意味着必须在孩子身上花费足够的时间。
《好妈妈胜过好老师》作者尹建莉老师也说过,中国教育最大的问题在于,父母愿意为孩子付出生命,却不愿意为孩子付出时间。
陪伴都没有,谈什么爱?
什么?你说不会?
没有人天生会当爸,我们信。
女人天生会当妈,你信么?
是,十月怀胎,血脉相连,谁也隔绝不了这种天生的亲近、本能的呵护。可是,喂孩子吃第一口奶时,第一次照顾孩子拉屎撒尿时,难道我们就娴熟的像天赋异禀?谁还没有手足无措过?可从生活起居到精神陪伴,我们每个妈妈不是在每一天与孩子的相处与互动中才成长至此么?
爸爸们,既然天生不会,为何不学?为何不试?为何不去努力一下?
技术是否过硬暂且不提,是不会还是不愿,是有心无力还是有力无心,态度先摆出来看看。知名育儿书看一下,知名育儿公众号关注一下,从忙碌的工作中挤出十五分钟陪孩子读一本书、画一会儿画,早晨上班前给孩子一个拥抱,这些真的没有那么难吧?
作为一个妈妈,我并不计较为孩子多做点饭、洗点衣、读点书,我爱她,为她做的是我爱之所在。可是我知道孩子从爸爸那儿得到的快乐和成长与妈妈处截然不同,都在说未来的社会是个拼妈的时代,可是爸爸的陪伴对孩子的成长有多重要,我们心里清楚的很。
孩子搭了一个自己觉得很好的积木,连声喊坐在沙发上的爸爸,你头都不抬地说“嗯,很棒”,那不叫陪伴;
孩子在看书,你坐在孩子身边玩手机,拿书给你,你半天才从手机中抽离出来,那不叫陪伴;
孩子问你一个略微让你尴尬的故事,你王顾左右而言他,或者干脆说有事走开,那不叫陪伴;
陪伴,是关注,是倾听,是付出感情。
《杀死一只知更鸟》里,男主角阿蒂克斯说“当一个孩子问你问题时,看在上帝的份上,你要好好回答他。千万不要编故事。孩子虽然是孩子,可他们能比成人更快地发现你在回避。”相信孩子,你的敷衍他能感受到,而且一定会给你反馈,哪怕你认为他只是个不懂事的半大孩子。
当然一味抱怨解决不了任何问题,从操作层面上来说,妈妈得放手还得帮忙!拿自己家来说,最近一段时间,娃爸已经有了很大改善,也许有些是老生常谈,可写出来聊做参考。
1、选择爸爸的优势之处。我家娃爸从小爱兵器知识,在想给孩子搭个积木船的时候,娃爸出手,分分钟显示战斗力。不管是爱运动还是爱历史,娃爸的优势之处得到发挥,他的自信心也得到很大提升吧。
2、从可行性高的小事做起。我跟娃爸说好一件事,让他每天陪娃读一本绘本(此前陪娃读书的工作基本由我来做),他觉得挺简单干脆答应了,有时候他忘记,我也会略微提醒。这样想来,一年下来,除去重复的,怎么着也得有个几十本了。
3、从“你”到“我们”。在想让爸爸陪孩子做什么事时,不说“你”,而是“我们一起去”,一定程度上能克服爸爸的畏难情绪,再就是不让觉得爸爸被“指挥”,省得大男子主义心里作祟。
改变总在一点一滴中,在潜移默化中,在循序渐进中。陪一个一岁的孩子搭搭积木、挖挖沙子,陪一个三岁的孩子写写画画、唱唱跳跳,陪一个六岁的孩子读读书踢踢球。只要稍微用心观察一下孩子需要什么,相信你就会发现自己能做的很多。
爸爸们,你说爱孩子,那么跟懒惰对抗,跟恐惧较量吧!
天性有爱,相信随着习惯,随着孩子成长,我们的角色都会“扮演”得更好!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