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生在农村,长在八十年代,父辈们经历了改革开放的过程,机会有很多,但是能抓住的很少,投机取巧的也很少,毕竟大多数人的心思还不是那么活络,如果都能洞察机遇,那应该也没什么穷人了。
纪念改革开放四十年,诉说我的故乡情那个年代的困苦,大多是生活环境的困,胡同里的邻里关系还是非常和谐的,没有那么多利益关系,屈意奉承,大家都是一样穷。
1.
至今印在我脑海里最深的那一部分记忆,仍然是,下雨天的时候,生火做饭的场景,那时候已经有了煤气灶,但是一般家庭还是有些用不起的,更多的时间是在院子里搭一个灶台,生火做饭,这样一年下来,能节约不少钱。
有时候赶上天气骤变,来不及把柴禾用塑料大布盖好的话,基本上这顿饭要泡汤了。我还记得,那时候我拿着写作业留下的废纸,一次又一次的引燃那些垛在最底下还有一些干巴️的柴禾的,一次一次失败,一次又一次的点火,还是不行,最后只能求助于妈妈,妈妈很老练的拿着那些废纸点燃,然后拿来一根干巴的玉米轴,上面擦满柴油,轰的一下,火点着了,我就赶紧帮着一起放柴禾,最后把锅,放灶口,爸爸,这时候总会来一句,你得想办法,要不然浪费一本子废纸,火也生不起来。
2.
纪念改革开放四十年,诉说我的故乡情那时候最喜欢过暑假,可以帮家里干农活。麦子收的时候,我和妈妈一起在地里收麦子的场景,机器割完了以后,望着一望无垠的金黄,我经常会频繁的问妈妈,几个小时可以收完这些麦子,那时候我才15岁,我会问妈妈,这么长的地头,咱们怎么背出去?妈妈就会拿出一个长绳子,啪啪一甩,平放地上,把三五捆麦子,放上面,拉一下绑住,背在肩膀上,一步一步朝马路上走去,每每如此,我都会不服输的来上三捆麦子,也背在自己肩膀上,我只想快点干完活,完了我就能卖冰棍了,我的小小肩膀上时常会勒出一道血印子,一个女生,毫不在意,并且以此为荣,乐此不疲,因为我知道,过几天就会消退。
3.
说到那时候卖冰棍的事情,还是小时候,大概七八岁的时候,跟着一帮哥哥姐姐们,在田间地头,推着一辆二八自行车,后座绑着一箱子冰棍,用白色泡沫箱子储存起来,撒上一些冰,只要哪个家长喊一嗓子,这边渴啦,哥哥姐姐们们,就立马拿出几根,我们几个小孩子就奔跑着送到地里,长辈们常常互相夸赞着各自的孩子,额头的汗水,一身的疲累,此时都像被孩子们的热情抚去了一样,留下的是回荡在田间的欢乐声。
纪念改革开放四十年,诉说我的故乡情3.
三十年过去了,故乡的马路变多了,泥土路变少了,高楼拔地而起,好多村子都不在了,县城也变大了,妈妈们都老了,唯一不变的还是乡村特有的那份质朴。胡同里,跑出来的一串孩子里,都在叫我阿姨了,叫我姑姑了,有的甚至还论着老辈分,叫我姑奶奶。我高兴的听着,微笑的望着他们的背影,仿佛在望着几十年前的自己。
纪念改革开放四十年,诉说我的故乡情改革开放四十年过去,我虽然没有亲身感受那拨浪潮,却也是在那个年代长大起来的八零后,我想只有父辈们能身心体会那时候的得与失,如今,院子里的锅灶早就拆了,大门口曾经摆满整条胡同的玉米杆,也没有了。我找不到过去岁月的一点痕迹了。
但是抬头看,头顶那片天空,低下头踩着这片土地,我觉得这永远是我最魂牵梦萦的故乡。
我爱你,故乡。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