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许这算是人类的通病,熟悉了身处的环境后,会不自觉地想驻足于此,然后和这舒适区融为一体。
或者是经历过一次特别好的状态后,就希望长此以往维系下去,希望状态永远保持住这样的“好”。
这样的心态在阅读上有很好的体现——读完某本书后心潮澎湃,情绪和状态都达到了某个高潮,你尽力保持住这个高潮,因为它是莫大的动力,使当下做的所有事都能事半功倍。而意料之中地,这种亢奋的状态只能短时间维持,就像烟头灭了之后,过不了几个小时就让人想再点燃一支。
你想找回阅读时带来的震撼与动力,于是无论过了几个小时还是几年,翻开再读,盼望着再次感受到那份高潮。
可是什么都没发生,甚至读到一半便感到了无趣。这时你开始怀疑:“我的境界下降了么?怎么当初那么热血澎湃的内容,现在竟会感到无聊?” 于是你开始反省,自己这几个小时或者几年来的遭遇,是什么让自己的境界下降了?想不出个所以然,因为完全回忆不起来在哪个节点发生过什么特别的变化。“或许是因为我还记得情节和后面的内容吧,所以没什么新鲜感了”,你只能得出这个结论,然后败兴而归。
可是你难道没有想过,现在所处的环境、心态的变化,注定和初次读那本书的时候不一样吗?换句话说,假如读来真的和几年前同样感慨万千,那才是真的“境界下降”。因为这也就证明,这些年来你几乎没有任何长进。随着年龄的变化,经验的积累,发生变化的不是我们的感受能力,而是感受者的内心。
当年让你激情澎湃的点,或许是一个失意人最终重回峰顶的辉煌;而走过几年后,也许在不知不觉中你已经经历了当时的情节,身处其中才发现那不过如此。甚至当初作为读者看到的辉煌,在亲历者的眼中只剩下辛苦和无趣。
前进并不总是向上的,大多时候只有回头看的时候才能意识到走了多远。如果你的路是在沙漠里,回头的时候脚印早已被风沙掩盖,周边也未曾出现过参照物,环绕一圈,好像一直停留在原地。
于是你就停下了,又或者,因为担心前路险恶掉头往回走。
那个前方两百米的出口,你再也没有机会发现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