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4日 星期一初到小蚂蚁班
1. 第一个认识的小蚂蚁班的孩子——笑笑。
早上和常老师一起在餐厅吃饭,我吃得慢,常老师安排了班里的笑笑等着我带我进教室。笑笑给我的印象是落落大方,面对陌生人稳重、有礼貌。她一直耐心地等我并且告诉我用完餐后餐具应该如何摆放。认识了笑笑,我对小蚂蚁班的其它孩子也充满了期待。
2. 不需要老师带队的升旗。
今天是周一,照例都要举行升旗仪式。看到常老师没有带队升旗我感到很好奇。常老师解释说有班长带队,老师不用跟队,待会儿再过去即可。我的第一反应是他们真的可以吗?去任何地方我的班级都要老师整队、带队、维持纪律。我不敢想象我自己的班级如果没有老师带队会是什么样子。
升旗结束,小蚂蚁们安安静静地走进教室的时候我知道我的顾虑是多余的。孩子们非常有秩序地回到自己的位子,常老师也开始请班长汇报本周升旗情况。当班长说到有两个同学在打闹的时候那两个同学一开始是互相推卸责任,都说是对方的原因。这时我听到班里有几个孩子说“零借口”,原来这是小蚂蚁班的班规。常老师也请这两个孩子重读了班规,告诉他们在犯错的时候应该如何面对。
在我的班级中我也应该尝试将班级管理的责任交给学生,学生一旦被给予空间和信任就会更快地成长,也会给我们更多的惊喜。
3. 今日目标。
上课之前常老师在黑板的最右侧写下了今天的课程目标以及班级目标。孩子们对学习及行为要去了然于胸,也就很清楚这一天要做什么,以及做到什么程度。今日目标我只在上课的时候口头跟孩子们说过,但从来没有写下来过。今后我会向常老师学习将课堂目标和班级目标视觉化。
清楚地了解当天的课程目标和班级目标,孩子心里会有安全感。学习也因此成为他们自己的事。
4. 大唐课程:课堂讨论之“为什么说狄仁杰很唐朝?”
在讨论过程中,常老师不断强调“对话”,要求学生要会听,会和文本对话,要能在前面同学的基础上深化、提炼自己的想法——这是课堂的三重对话。她先请学生两两讨论,然后在班级里分享。常老师会用“随着话题的深入,谁的眼里有光?谁在深入思考?”来提醒学生专注倾听和思考。孩子们的发言语言流畅、内容丰富,时常撞击出智慧的火花。常老师也会对孩子们的发言进行点评和引导。在学生说出总结性的语言的时候常老师会在黑板上写下相应的板书,非常得清晰和一目了然。最后常老师会请学生把板书写下来,并提醒孩子注意书写。
5. 大唐课程:课堂阅读讨论之“晚唐时期王叔文”。
这篇阅读主要训练学生的概括能力。常老师再次要求学生与文本对话,从文中找到关键词并用文中的例子来解释关键词的意思,一环扣一环,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和口头表达。
狄仁杰很唐朝,王叔文的经历和性格就不那么唐朝了。人物背后,都是历史。四年级的孩子,对此的体会已经很深了。
因在准备“唐诗,就是一场太阳和月亮的战争”的分组学习活动,所以没有观察太多“晚唐时期王叔文”的课堂讨论。
6. 大唐课程:唐诗,就是一场太阳和月亮的战争。
常老师根据前段时间孩子们大唐课程的学习情况对孩子们进行了分组,程度好一点的孩子跟我去了四楼会议室,需要更多帮助的孩子留在教室和常老师在一起。
开始上课的时候我先请每个小朋友确认了自己手里的几样东西:笔、阅读材料和学习单。果然有一个小朋友拿错了学习单。在阅读之前我先讲了第一遍阅读的阅读任务:给文章的五个小节各起一个小标题。几个小的提示之后,孩子们很快用精炼的语言写出了五个小标题。第二个任务是找出每个小节出现的诗人、诗篇以及诗篇的特点。提示之后孩子们开始主动在文中寻找答案,文中没有给出关键词的诗文大家一起朗读、讨论。
我发现这些孩子学能很高,这和他们平时的海量阅读和文本细读密不可分。和“晚唐王叔文”这类文章比起来,教材里的文章简直就是小菜一碟。经过第一天的听课和讲课我感觉自己压力山大。小蚂蚁班的孩子可以解读《射雕英雄传》、《西游记》和大唐历史,这和常老师的辛苦付出是密不可分的。我觉得自己任重而道远。
7. 小剧场讲座
本周三亦小四年级的孩子会到中国国家博物馆进行校外游学活动,活动之前请了在国家博物馆做讲解员的学生妈妈来学校给孩子们进行了一次大唐盛世讲座。讲座持续了一个半小时,内容丰富有趣,激发了孩子们实地学习的兴趣。
游学之前先请专业人士做一次讲座是一个非常值得学习的做法,学生对自己将要看到的事物有一个了解之后会带着更多的期待和兴趣去实地学习。
周一大唐课程(来自周姑娘学习笔记) 周一大唐课程(来自周姑娘学习笔记)8. 周一的作业:完成课上没有完成的学习单并自学文中出现的古诗。(为第二天的课堂讨论做准备。)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