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心住非家』从其因缘生诸苦乐

『心住非家』从其因缘生诸苦乐

作者: 古道迹 | 来源:发表于2019-08-20 07:45 被阅读0次

太湖山人  著《心住非家》之《是法住法位》。

《心住非家》之《是法住法位》
        ……婆罗门尼复问:“沙门,云何阿罗诃(即世尊)说因缘生苦、乐、不苦不乐灭?”优陀夷答言:“我今问汝,随意答我。婆罗门尼,一切眼一切时灭无余,犹有眼触因缘生受,内觉若苦、若乐、不苦不乐耶?”答言:“无也,沙门。”“如是耳鼻舌身意,一切时灭,永尽无余,犹有意触因缘生受,内觉若苦、若乐、不苦不乐耶?”答言:“无也,沙门。”“如是婆罗门尼,是为阿罗诃说因缘生苦、乐、不苦不乐灭。”

        ……婆罗门先是问这个苦乐是怎么生的?问了四种原因:自作,他作,共作,非自非他的无因作。优陀夷回答她说,依佛陀的讲法是什么啊?因缘生苦乐,有因有缘。眼根触色尘产生眼受、眼想、眼思,在触的当下,把内在的执取染爱给灭了,染爱一灭,无明即破,生死即了。

        平时我们的眼、耳、鼻、舌、身、意六根,都在与色、声、香、味、触、尘相接触,而产生了六识,六识各自生受、想、思,我们身心每个当下的变化,都在这个过程中产生情绪的造作。他的起起落落,万千思绪,忧悲苦恼,看清楚没有?看明白了没有?就在六根触到六尘的当下,身心所现起的苦受、乐受、不苦不乐受,如何去用功?此有故彼有,此生故彼生,六根缘六尘,由触而生受想思,此中有爱、有执、有贪、有欲,观察清楚了没有?用身心去体会,体会他所带来的苦迫,他给你带来的烦忧,他给你带来的后果,他给你生命造成的影响,看清楚了,看明白了,内在的执著、欢喜、染爱也慢慢地就放下了,慢慢地淡薄了。

        昨天我们讲过,不是我们放不下,是我们没看破。以前我们不知道从哪里看破?现在我们知道应该从根尘相触的当下,是由因缘而生的苦受、乐受、不苦不乐受。既然,由于因缘而生,在乐受的当下,还会执着那个乐吗?在苦受的当下,还会执着那个苦吗?

        “因缘所生法,我说即是空。”因缘所生之法,是无常的、无我的、是空的。谁在这个当下执着,谁就生烦恼。我们现在之所以轮回,每时每刻在轮回,天天在轮回,生生世世在轮回,就是因为没看清楚,没看明白,不了解这因缘之法,所以还处在无明当中。当你有烦恼的时候,当下的你,是有执着的,是有染爱的,心中抓的很厉害。所以,我先前也说过,当你有痛苦,有烦恼,有摩擦,有纠结,就在这个时候,可以去观察内心到底在哪里抓的?到底在哪里执着的?

          “此无故彼无,此灭故彼灭。”当“触”缘消失而“受”灭的时候,这个灭的当下就是烦恼的止息,当“触”缘的消失,眼睛触色尘,耳根触声尘,当这个触的因缘消失的时候,由于因为触产生的烦恼,由于触而产生的感受,当随着触缘消失而感受灭的时候,这个灭的当下,烦恼也就跟着止息了。所以,要好好去体会受的虚幻性,受的无常性,受的不实性,受的生灭性,受的无我性。对任何的受都要生厌,这里很重要。有生厌才能离欲,有离欲才能灭尽。

        当你在感受的时候,这受是虚幻不实的。但是,我们往往在受里面认为是我,我在受。当受来的时候,我们往往把受当成实在性。所以,我们起痛苦。当受消失的时候,这种痛苦给我们身心所留下来的影像、余力。就像开车一百码,一下子踩刹车的时候,还会往前冲,这股余力还会让你继续痛苦着。为什么有余力啊?自己内心抓得厉害,执着的深。

        所以,在这里要好好地去体会所谓的‘自己’,在哪里受着,在哪里欢喜着,在哪里高兴着,那个人是谁?你会发现,那个痛苦的你就是那种受,这个受仅是因缘和合的刹那所生而已。要在生活当中好好地去问,细细地去问,慢慢地去追。那个在那里爱的,那个在那里恨的,那个在那里生气的,那个在那里郁闷的,‘那个’到底是谁?是你吗?到底是你还是你的执着?到底是你还是你的染爱?观察清楚,就在这里看清楚,看明白了,你就会知道,仅是执着在那里执着,仅是染爱在那里染爱,仅是各种因缘条件的和合,其中没有一个所谓的你,仅是你的感受在那里感受着,这股感受是执取。 所以,没有一个永恒不变的你。

        身心的任何现象必是归于灭的,法的寂灭性,体会到没有?我们往往看到的是生生灭灭的幻象,而圣者所体会到的仅是它的灭相;现象是生生灭灭的,而灭相是不生不灭的。妄念它的起起伏伏,你可以不随着它转的。要从现象中去体会它的不生不灭,要从工作中、生活中、各种各样的‘活’当中,不管是菜地、厨房、大雄宝殿做早晚功课,还是在喝茶嗑瓜子中,我们时刻都要体会受的虚幻性,从而进入法的寂灭性。把受看清楚,到底是你在那里受,还是你的执着、染爱在那里受?看清楚、看明白。就在这里去落实四明觉。是你在那里想,还是你的执着染爱在那里想,还是你的余习、惯性习气在那里想?这里很重要,若是落在惯性当中就在无明中,你看清楚,观察清楚了,内心的热恼就得以清凉,内心的贪嗔痴就得以永灭,就能破无明。

          这个就是真相,我们生命的真相,就是法尔如是的本来寂灭性。

浙江  台州  大溪    灵山寺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心住非家』从其因缘生诸苦乐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xstus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