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不觉中,95后都已经出来工作了,而我们这些所谓的前辈还在为房子、车子、票子等努力着,感觉自己就要被拍死在沙滩上了。
不过,随着年轻人越来越多进入职场,里面充满了不确定性和不稳定性。
因为我们都知道,这一代基本都是家境殷实,从小到大不愁吃穿,用的东西都是最好的,可以说是含着金钥匙长大的。
他们从来就不缺任何东西,所以也无所谓失去什么东西了。因此,一旦在职场里干得不开心了,那么可能就会说走就走,一刻也不愿停留。
这种行为看似令人羡慕,恨不得像他一样,立刻辞去工作,就奔向自由的国度。
然而,这对于公司是非常不利的,甚至有些不公平。如果离开的那个人只是一个普通的员工,他做的工作,任何人都可以取代,那其实还好些。
但是,假如他正处于一个非常关键重要的岗位,那么可能会给公司造成无法估量的损失。
马云曾说过:员工离职的原因林林总总,最主要的原因就是两个,一是钱没到位,二是心委屈了。
其实,我觉得马云这句话还是有一些重复,因为对于许多人来说,钱没有给到位,心里自然会感到委屈。所以,员工离职就是因为委屈了。
也许这种委屈我们都可以理解,毕竟是人之常情嘛,换做是自己,心都寒了,还有什么值得留恋呢,可能也是会离开的吧……
然而同时,还有一种“伪委屈”,也就是所谓的“玻璃心”,比如今天被领导训斥了,所以就打算离开了。
殊不知,遇上这样的领导,你就开心吧,有多少人都希望能够碰见可以批评自己的领导,因为他们明白,只有这样,才会成长地更快!
试问,谁在职场中不是一边挨骂,一边成长的呢?
我曾经就被领导训斥过,如果换做我之前的性情,真的有可能会一走了之。
不过,仔细想想,领导批评的非常对,也确实是自己的工作没有做到位,而领导也督促过好几次了,我却一直拖着,基本没有推进。
既然知道是自己的错,那就抓紧去弥补,去落实这项工作。结果完成的还不错,心里也是蛮开心的,这也算对自己的一次历练吧。
相信很多离过职的人都会有这样的感受:当某一天和他人谈起或回忆起某个曾经批评过自己的人,会非常感激他、感谢他。因为要不是他当年的批评指正,就不会有现在的自己。从某种程度上讲,这就是我们职场中的贵人。
只有经历了批评,才会明白自己的不足;只有经受住批评,才能战胜工作的困难;只有感谢了批评,方可成就一生的事业。
文:谁不若此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