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走进雨果的文字
走进雨果的文字
――语文课堂《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
今天,跟孩子们一起学习雨果的《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这篇课文上得很投入,很尽兴。
我们先一起理解题目的一起,弄明白这是雨果和巴特勒上尉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这件事各自发表自己的看法。巴特勒上尉认为,这次英法联军远征中国是“体面的、出色的、光荣的”,他期望当时的文学大家很有影响力的雨果先生也能对此事给予崇高的“赞誉”。
事实,会怎么样呢?
我们带着疑惑走进了课堂。从第一段开始,就让孩子们进入情境:
假如你是巴特勒上尉,读了这段文字会有什么反映?
假如你是雨果,写这封信的时候会是什么心情,文章是如何传达出这种心情?
这两个主问题贯穿课堂的始终。我第一次找到了语文课堂上引领学生“用声音传达感情”的点。
课文第三段,雨果用精美的需要,细致刻画了圆明园的美,我让孩子们闭上眼睛,听我慢慢朗读对圆明园美的描述,让他们想象那是一幅怎样的画面?学生听完后给出了这样的词语:富丽堂皇、人间天堂、恍若月宫、精美绝伦、恍若进入了童话世界……
的确,雨果笔下的圆明园美的无与伦比,无法表达。
这样的惊世骇俗美却被毁灭了,却消失了。
我带着孩子们反复朗读文中的这句话:这个奇迹已经消失了。
此时此刻,这句话里包含着雨果怎样的情感?朗读时,声音应该是低沉的,还是昂扬的?语速是缓慢的,还是轻快的?
学生一步步走入文字深处,越来越有感觉,越来越能体会雨果此时的那份痛心,那份惋惜,那份愤怒。看似平静的表达,却暗藏着愤怒的熊熊大火,对侵略者的谴责也就喷涌而出。
雨果的文字,实在让人惊叹。真正给人“多一字狗尾续貂, 少一字意犹未尽”的感觉。比如“似乎得胜之后,便可以动手行窃了。”中的“似乎”二字,很有讲究,他逼真地刻画了侵略者自以为是,厚颜无耻的丑恶行径。
“他们手挽着手,笑嘻嘻地回到了欧洲。”这句话写得多么精彩呀!“手挽手”“笑嘻嘻”两个词语把侵略者的丑恶嘴脸描述得淋漓尽致,表达了作者强烈的愤怒,以及对侵略者地谴责。
学生读,学生品,津津有味!我也沉浸其中,陶醉于雨果的文字中。
巴特勒上尉想要“赞誉”,雨果却给出了“抗议”和“谴责”,不知道这位巴特勒上尉,考验此信之后,会有怎样的反映呢?雪人每读一段文字,都会把自己代入,都会神了体会作者的情感,巴特勒上尉的情感,因此,朗读也就有了味道。
这篇文章上完了,学生们还意犹未尽。雨果先生让我们体会了什么叫酣畅淋漓,什么叫人道主义精神,什么叫正义的立场!
感谢雨果先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