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本三年级上册语文书中的“我来编童话”,到小学阶段最后一篇习作“插上科学的翅膀飞”,都是要求我们编一个好故事。一个好故事最基本的特点就是结构清晰,情节集中,很多同学写故事的时候情节安排旁逸斜出、藤蔓丛生;语言表达杂乱无章、一地鸡毛,让人看了就不禁摇头。我们一定要明白,故事写出来是让人欣赏的,如果写的时候完全不考虑可读性,这就属于“故事编写杂乱症”,当然这并非“绝症”,我开出一剂方子来,也许恰好对上了你的症候。
“故事编写杂乱症”的临床症状:
一、情节混乱,缺少线索
在编写故事的时候,不少同学都会认为一个小故事未免过于单调,于是便再加上一个小尾巴,殊不知这个尾巴把结构性和主题性都很强的一篇文章给冲散了,使原来的贯穿全文的线索在后半程“掉了链子”。
二、人物混乱,缺少特点
有的同学写故事,明明是个大人,说话却出人意料的幼稚,明明是个孩子,却油腔滑调,一点也没有天真烂漫的感觉,沈从文先生说写人物就要贴着他写,尤其是写“同人小说”的时候,更是要特别留心。
三、表达混乱,缺少章法
很多同学在故事中都喜欢用大段的对话,这原本无可厚非,但是对话的无序堆叠会让人产生错乱,降低文章可读性。
病文呈现:
林黛玉初进贾府 王熙凤巧点外卖
一日,正是林黛玉初进贾府,贾府里人人都忙着准备呢!倒是平时爱张罗各事的王熙凤,这次竟啥也不做,看着那池中之鱼嬉戏。“凤丫头,这几日不见你,做什么去了?今儿个你那妹妹远道而来,东西可都准备好了吗?”贾母问道,“你那妹妹生在苏州,吃的住的都与咱们这儿定有不同,可都打点好了?”“回老祖宗的话,万事具妥,屋子都干净着呢!听您的话,就与您、宝玉住一个院!”王熙凤答道。 “嗯……”贾母微微点头:“那吃的呢?酒坊里的那个苏州厨子请来了吗?”“这倒没有,这北静王今日把整个酒坊给包下来了,那苏州厨子脱不开身……” “那怎么办?你那妹妹若是吃不惯又想家了呢?”贾母生气地质问。“老祖宗莫急,苏州的菜那么多,我怎么知道妹妹喜欢哪个?您放心,我自有办法!”熙凤答道。
谈话间,只听得门外有叽叽喳喳女孩儿们的笑声,又听那丫鬟回话:“林姑娘到了。”贾母连忙起身,迎了上去,把黛玉搂进怀中,叫着“心肝肉儿”大哭起来,众人连忙解劝。
王熙凤看时机正好,拉着林黛玉的手,问道:“妹妹爱吃苏州的什么菜?”黛玉低头,沉思一会儿,答道:“也就一个松鼠桂鱼。”王熙凤嘴里默念道:“松鼠桂鱼,这名字我咋没听过呢?”
这道菜吩咐下去了,后厨竟无一人会做。贾母一听,急坏了,把王熙凤叫到跟前,冷笑道:“你的办法就是让后厨做啊!”王熙凤抿嘴笑道:“老祖宗,莫急!莫急!这不还有外卖吗!半小时前我已经下了订单,这会儿应该已经在路上了!”众人疑问道:“外卖?什么新奇玩意?”众人疑惑之时,只听门外隐约有马蹄声,王熙凤笑道:“都随我去看看吧!”
只见马上下来一人,手里提着一布袋,众人打开一看:一条色美味香的松鼠桂鱼就端端正正地躺在盒里呢!
傍晚,贾母与王熙凤来探望黛玉,只见黛玉正写什么东西呢。“写什么呀?”贾母慈祥地问道。“写给父亲的,报平安。”王熙凤笑道:“诶!写信太麻烦了,喏,用手机打个电话就得了!”
黛玉心想,这嫂嫂可真时尚!
名师诊疗班
这是一位“红楼迷”对《红楼梦》中的经典片段“林黛玉初入贾府”的一段改编,文章开头一句就先声夺人,创设了一个热闹非凡的场面,引导读者走进书中熟悉的场景之中在情节上,将“定外卖”这个现代化元素融合到古代名著中去,令人耳目一新,很有生活情趣,语言表达上着力延续原著古朴的风格,表现出了小作者的文化涵养。
虽然对于这篇文章出自一位六年级的少年之手着实可嘉,但仍然存在“故事编写杂乱”的问题,且听我一一道来:
1.情节铺排欠缺延续性。第二部分黛玉写家书偏离了“巧点外卖”的主题,可以省去,如果希望故事更加丰富的话,建议设计一个林黛玉为外卖写评论的情节,与前文的联系也更加紧密一些。
2.这篇文章中王熙凤刻画得非常有神韵,俨然一个当家人形象,但林黛玉初入贾府,人家问她要吃些什么,理应要客套一番,然后才引出“松鼠桂鱼”,别小看了这一两句对话,人物形象的成败就在细节之中。
3.第一小节充斥着贾母与王熙凤的对话,令人眼花缭乱,这些对话其实是在为下文做铺垫,具有很重要的作用,因此建议适当分段,这样做能够让条理更加清晰,方便让人看到重点。
林黛玉初进贾府 王熙凤巧点外卖
眼看林黛玉不日就要到了,贾府里人人都忙着准备迎接,反倒是平时爱张罗各事的王熙凤,这次竟啥也不做,看着那池中之鱼嬉戏。
“凤丫头,这几日不见你,做什么去了?今儿个你那妹妹远道而来,东西可都准备好了吗?”贾母问道,“你那妹妹生在苏州,吃的住的都与咱们这儿定有不同,可都打点好了?”
“回老祖宗的话,万事具妥,屋子都干净着呢!听您的话,就与您、宝玉住一个院!”王熙凤答道。
“嗯……”贾母微微点头:“那吃的呢?酒坊里的那个苏州厨子请来了吗?”
“这倒没有,这北静王今日把整个酒坊给包下来了,那苏州厨子脱不开身……”
“那怎么办?你那妹妹若是吃不惯又想家了呢?”贾母生气地质问。
“老祖宗莫急,苏州的菜那么多,我怎么知道妹妹喜欢哪个?您放心,我自有办法!”
谈话间,只听得门外有叽叽喳喳女孩儿们的笑声,又听那丫鬟回话:“林姑娘到了。”贾母连忙起身,迎了上去,把黛玉搂进怀中,叫着“心肝肉儿”大哭起来,众人连忙解劝。
王熙凤拉着林黛玉的手,见她姿容虽好,却十分瘦弱,恐怕有不足之症,怕因为吃不惯又添了症候,便问道:“妹妹爱吃什么家乡菜,只管说来,只希望你在这里就像在家一样才好!”黛玉低头一怔,没想到贾府还有这份心意,心中一暖,答道:“苏州府的松鼠桂鱼,我尝着不错,若能做时,大家一起尝一尝。”王熙凤嘴里默念道:“松鼠桂鱼,这名字我咋没听过呢?”
忙派人吩咐下去了,后厨竟无一人会做,贾母一听,急坏了,把王熙凤叫到跟前,冷笑道:“你的办法就是让后厨做啊!”王熙凤抿嘴笑道:“老祖宗,莫急!莫急!这不还有外卖吗!半小时前我已经下了订单,这会儿应该已经在路上了!”
众人听了都不解:“外卖?什么新奇玩意?”正在疑惑之时,只听门外隐约有马蹄声,王熙凤笑道:“都随我去看看吧!”
只见马上下来一人,手里提着一布袋,众人打开一看:一条色美味香的松鼠桂鱼就端端正正地躺在盒里呢!
傍晚,贾母与王熙凤来探望黛玉,只见黛玉正写什么东西呢。“写什么呀?”贾母慈祥地问道。“刚才送外卖那人临走时求我写条评价,我现在写了,明日派人送去。”王熙凤笑道:“诶!你这也太麻烦了,喏,用手机在后面跟个帖子就得了!”
黛玉心想,这嫂嫂可真时尚
诊疗启示
编好故事有诀窍
1.明确故事线索,写好提纲。在写故事之前,一定要明确这篇故事要讲什么事情,用什么线索串联,即使想要加入更多情节,也要先进行比照,如果出现“排异”反应,宁可舍弃,也不能强行破坏故事的整体性。
2.写人物小传,给人物定型。每一个故事都离不开鲜活的人物,如果作者都对人物不熟悉,怎么能把他写好呢?所以动笔之前一定要写一个人物的小传,写故事的时候常常参考,就像对照着模特画像,一旦不像就要做出修改。
3.铺陈有序,才能迎来高潮。所有人都知道故事最精彩的部分在于高潮,但前期的伏笔是非常重要的,伏笔用得好,可使全文前后呼应,结构更严谨,情节发展更合理,前因后果更分明,所以在写作过程中也不能马虎。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