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心理想法简友广场
读《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 看蛤蟆先生如何摆脱抑郁,自我成长

读《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 看蛤蟆先生如何摆脱抑郁,自我成长

作者: 橘外 | 来源:发表于2022-09-06 17:03 被阅读0次

    “为了让普通读者也能了解深奥的心理学理论,明白心理咨询究竟是怎么一回事,英国资深心理咨询师罗伯特•戴博德撰写这本书,让经典童话《柳林风声》的动物主角们再次登上舞台,演绎了一个心理咨询疗程的标准模板。这本书凝聚了作者多年心理咨询工作的心得,也是英国畅销20多年的国民级心理咨询入门书。”

    P1:初见咨询师

    蛤蟆处于极度抑郁的状态,被朋友们推着赶着去见心理医生苍鹭。面对不配合的蛤蟆,苍鹭先生破冰,通过咨访关系说明和信任的眼神鼓励让蛤蟆暂时放下防御,暂时放下习得性逃避,主动参与合作。确立咨询的目标。

    苍鹭站定了,直视他的眼睛说:“蛤蟆先生,如果我不相信每个人都有能力变得更好,我就不会做这份工作了,我无法保证事情一定会变好,但我可以承诺的是,我会对你倾注我全身心的关注,我也希望你对咨询是全心投入的。假如我们能像这样一同努力,就能遇见积极的结果。但归根结底,这一切都取决于你。”

    P2:抑郁的原因

    蛤蟆先生说不出自己的感受,苍鹭先生使用情绪温度计让蛤蟆先生打分,介意1-2之间,代表着蛤蟆曾有过自杀的念头。苍鹭先生继续询问蛤蟆先生的感受?慢慢蛤蟆先生打开了话匣子,讲了很多让他感觉郁闷的故事。当苍鹭先生说出“儿童自我状态”这个概念时,蛤蟆先生情绪再次激动起来,防御之心再起。

    P3:成长的寓言

    苍鹭先生的全情关注和提问,促使蛤蟆先生开始自我觉察。二人深入探讨儿童的基本感情(快乐和深情、愤怒、悲伤、恐惧),蛤蟆自我觉察到经常处于“儿童自我状态”。孩子初来乍到,要适应父母这对巨人,有时不得不从自然型儿童状态转入适应型儿童状态。这次的探讨过程促发了蛤蟆的思考,整个氛围也比较和谐,可是,当在结束篇苍鹭留“作业”时,作业这个词又让蛤蟆有了应激反应,幼时的不愉快经历又泛了起来。专业的苍鹭马上处理了他当下的情绪,为下次的咨询打下伏笔。

    P4:探索童年

    童年的经历和体验之于一个孩子,影响太深远。在苍鹭先生的循循善诱下,蛤蟆回忆了自己的童年经历,父母的严苛要求,在奇怪的客人身上体会到的羞辱感等等。他们再次谈论了“适应型儿童”这个课题,顺从行为列表下,他们共同写下了“同意、取悦、道歉和依赖。”蛤蟆通过自我觉察,正在成长。头一次,他们的谈话以愉快结尾,蛤蟆先生怀着快乐的心情回家。

    P5:愤怒的表现

    好像自己不会发怒,蛤蟆琢磨自己愤怒的情绪,最终得出他的愤怒和内疚联系在一起的。带着问题来到苍鹭小筑,和苍鹭先生一起探讨愤怒情绪。这还是和适应性儿童有关。儿童是如何表达愤怒的呢?退缩、厌烦、拖延、郁闷、任性、怄气、撒泼和叛逆(程度由弱到强)。当蛤蟆体察到自己以撒泼耍性子怄气方式发泄愤怒情绪,半辈子过得都很愚蠢时,内心感到痛苦。痛苦也是人成长的必经之路。

    P6:秘密协议

    这次咨询前,老獾造访让他让出校董一职,说他身体状况不佳,蛤蟆先生很生气,气过之后心里又惨兮兮的,极其盼着第二天和苍鹭先生的会面。

    蛤蟆先生让苍鹭给他指路,可心理医生坚信的原则是“每个人是自身问题的专家”,无疑蛤蟆的问题需要自己解决,但他需要苍鹭的引领。苍鹭带蛤蟆领悟了PLOM“可怜弱小的我”的游戏,并详细分析了“父母自我状态”的特征(爱批评人、愤怒、严厉)。蛤蟆痛苦地意识到原来自己一直在“自我惩罚”。

    “蛤蟆,要照顾好自己。”

    P7:蛤蟆先生的选择

    过去的一周,蛤蟆先生又下河划船了还会面了河鼠鼹鼠两位老友,蛤蟆快乐地和苍鹭分享了过去一周的事情和心情。

    苍鹭恭喜蛤蟆的“成人状态”,二人复盘了复盘“父母自我状态”、“成人自我状态”、“儿童自我状态”,蛤蟆还主动请缨在白纸板上画了出来。不过,再提到情绪源自自己还是源自别人,或者说谁该为自己的情绪负责时,蛤蟆再次激动地退行到“儿童自我状态”,苍鹭引领着,启发着,蛤蟆约定了下次会谈时,他要把自己的整个人生经历讲给苍鹭听。

    P8:说出人生故事

    这次会面,蛤蟆完完整整的叙述了自己的人生故事,父亲母亲,祖父外祖父;他的喜好,他的烦厌;他的喜怒哀乐;他的悲凉心境孤独感觉;他的大篷车之旅的糟糕结局。

    苍鹭先生只做一个完美的倾听者,最后好奇“大篷车旅行出事后,笼子里的小鸟怎么样了?”,这个问题让蛤蟆先生移情到自己身上,自己像那只可怜的小鸟,是继续被困在笼子里,还是挣脱出来寻找自由呢?

    P9:人生坐标与心理游戏

    这次会面,苍鹭先生为了让蛤蟆能明白自己的行为模式从小形成的,跟他详细讲解了人生坐标。而蛤蟆恰恰处于“我不好,你好”这个象限里,所以蛤蟆的心境常常是凄凉的,孤单的。

    继续探讨心理游戏的概念,再次让蛤蟆有所触动,这些思考也让他也非常疲惫。他们约好下次面谈继续探讨心理游戏的内容。

    P10:赢了游戏 输了自己

    处于“我不好,你好”的人爱玩“我真不幸”、“可怜弱小的我”、“不论我做什么都要爱我”等游戏,玩这些游戏的人都处于“悲伤的儿童状态”。而与之相对的是“挑剔型父母状态”的人,他们通常处于“我好,你不好”的人生坐标,爱玩“我抓到你了,你个坏蛋”、“你为什么总让我失望”、“你怎么敢”。

    苍鹭持续的发问,让蛤蟆再最后一刻把苍鹭和父亲的形象重合起来,他发火了!这是对苍鹭的质问,也是对已故父亲的控诉。他的话,他的表达,不再是悲伤的儿童的撒泼打滚,而是一个成年人的理性表达。

    对,他在控诉,他在表达,但,他没有失控!他完成了弱小的“我”的自我成长!

    P11:最后的面谈

    这最后一次面谈是苍鹭先生要求的,在上次面谈中,蛤蟆移情,对苍鹭发了火。这是里程碑的事件,对蛤蟆意义重大,他从内心深处也感觉到不再需要心理医生了,他已独立!

    而苍鹭也认为心理咨询已经完成,不过还不完整,于是约了这最后一次面谈。他们回顾了所学的知识。明晰了这段同行旅程之于二人的意义。

    没有人可以让你改变,除非你自己。蛤蟆立志要做“你好,我也好”的人,这不仅仅是当时当下的选择,更是对今后余生的承诺,是一种信仰!我们也该当如此!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读《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 看蛤蟆先生如何摆脱抑郁,自我成长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xtain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