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薪过万也可能老无所依

作者: 芝麻读书 | 来源:发表于2018-04-17 15:55 被阅读0次

    一天只吃一顿饭,只买超市里快过期的副食品充饥;居无定所,经常要露宿街头;没钱看病,只能吃些廉价药品维持生命……

    你能想像吗?上面描述的不是难民的生活状态,而是发达国家日本的“下游老人”的日常生活,而且这样的人口数量高达600到700万。

    说实话,我是有些吃惊的。在我眼里,日本这个以秩序、规则著称的发达国家,应该有人人尊老的文化传统,有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有先进的养老设施和服务。每位老人都应该老有所依,老有所为,老有所乐。

    然而,看了《下游老人》这本书,才发现我想多了,事实永远比想象残酷。

    本书作者藤田孝典是一位常年服务于高龄老人一线的社会学者,他通过长期细致的观察与思考,冷静而敏锐地提出了当下日本社会隐藏的危机,即:日本现今存在大量下游老人,在职年轻人也可能沦为下游老人,这将导致“全民晚年总崩溃”的危险。

    看起来有些危言耸听,但作者的担忧并非空穴来风。在某种程度上,对我国的养老事业也具有一定的警示作用。

    所谓“下游老人”,是指日本社会中“收入少、没有充足储蓄、没有可以依靠的人(社会的孤立)”的“三无”高龄老人。作者认为,这些人之所以身处“下游”,并非源于自身懒惰不努力,而主要是由日本社会结构及社会保障制度固有的缺陷造成的。

    正因如此,作者大胆断言,即便是月薪上万的年轻人,也有可能在国民养老金严重缩水、货币贬值、物价飞涨、贫富差距不断拉大、非正规雇员规模日益增加、未来独居可能性加大……等等生存压力下,沦为“下游老人”。

    因此,“下游老人”问题不是一个单纯的老年问题,而是关乎全体国民切身利益的问题。

    虽说,中日国情有所不同,但书中描述的社会现象不得不引起我们的重视。

    据预测,到2050年,我国将成为世界上老龄化程度最严重的国家,届时将有35%的人口超过60岁,大概是5亿左右的人数。

    那么,当我们老了,会过上怎样的生活?是拿着退休金,逗逗孙子,跳跳广场舞,出去旅旅游,度过安详快乐的晚年?还是在孤苦伶仃,入不敷出,饥寒交迫,贫病交加中悲惨地等待死亡的到来?

    相信每个年轻人都不会将自己的晚年生活与后者挂钩,因为我们是勤劳、俭朴、爱储蓄、充满忧患意识的中国人,我们年轻时拼命工作就是为了让自己和家人一辈子都能过上衣食无忧的生活。

    可是,仔细想想,日本人何尝不是勤劳、爱储蓄、有危机感的人?但在寿命变长、患病几率增高、养老金减少的晚年,他们还是不得已地堕入了社会底层,面临生活窘迫的危险。

    特别是,作者最担忧的日本问题已在我国显出端倪。比如:养老金严重缩水、货币贬值、物价飞涨、贫富差距不断拉大,这些可能导致日本人晚年生活质量下滑的因素,已然是我国客观存在的现实。

    而非正规雇员规模日益增加,在我国也渐成趋势。特别是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铁饭碗逐渐被打破,大部分劳动者都是打工者,在35岁之后会变成不受企业欢迎的人,事业和收入都会受限。还有很多自由职业者,没有稳定的经济来源,后半生很难安稳。

    另外,我国单身人口和丁克家庭的数量日趋庞大,将会产生大量无子女的独居老人,这都是未来年轻人可能沦为“下游老人”的诱因。而与日本相比,我们未富先老,家底更薄,养老问题更加尖锐。

    针对这些养老难题,作者提出了两个层面的应对之策。就个体层面而言,需要打破传统观念,正确了解和理解社会保障的内涵及申请援助的基本知识,在需要时申请帮助。同时,要尽可能做好个人的财产规划,并积极参与社会活动,建构丰富的人际网络。就政府层面而言,要将贫困问题制度化,并尝试从生活保障制度、住房制度及养老保险制度等方面尽快做出变革。

    这无疑对我国具有重要的借鉴作用,不过,我们人口太多,只靠国家和个人很难实现老有所养的目标,还需整个社会的广泛参与和互帮互助。

    比如:以政府的基础养老和医保制度作为基本保障,积极开展多元化社会养老服务,包括:老年饭桌、居家养老、机构养老、互助养老、以房养老等,再辅之以个人的积蓄和家庭成员间的帮扶,最终让每个老年人都能安享晚年。

    人生总有终结日,作为一个普通人,只能在年富力强时,努力工作,积极储备,并祈祷在老的时候能体面地生活,直至最后一天。而不是变成“下游老人”,绝望地哼唱“如果有一天,我老无所依,请把我埋在新闻联播里。”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月薪过万也可能老无所依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xtcpk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