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顽石
关于素材积累
写作中的素材可分为两类,一类叫作直接素材,包括通过耳、鼻、口、眼等亲身感受获得的素材、采访素材和日常笔记素材;另一类叫作间接素材,包括通过读书笔记获得的素材和快速查取资料获得的素材。
1、感受法积累素材
在所有素材里,最容易积累,但也最容易被大家忽视的就是亲身感受获得的素材。通过人体的亲身感知积累素材,也就是:眼、耳、鼻、舌、身、意,六个方面。
-
眼:文章的画面感,就是作者细致入微观察所得,把一个场景,像是拍照一样,深深印刻于脑子里,再还原的一个过程。眼睛收集素材三看,一看主体,二看环境,三看人物的身体语言。
-
耳:听觉主要搜集两方面的信息,一是周遭环境的声音;二是因声音所引发的感受。
-
在文章中加入声音,可以增色不少,比如国外有一句著名的广告语,说让人流口水的不是牛排,而是煎牛排时的吱吱声。一种声音在不同的场景里可以产生不同的用处,不同的人对同样的声音也会有不一样的感受。
-
可以刻意的练习听觉,使得我们的耳朵对声音的感知更加敏感,或是听一首歌,然后写下所思所感。
辨声练习 -
鼻&舌:用鼻和舌搜集素材,看起来是感知和品尝,调动的却是全身的感受,甚至是内心深处的,由饮食带动的特定情感。
-
比如《舌尖上的中国》,它不同于一般的美食纪录片,虽然它也是从食物入手,但它从食物写到人,从人写到家乡和故土,从故土写到感情,最后的落脚点在人与食物的关系、人与人的关系上。
-
由食物产生故事,故事引发情感,情感带动行为。
用叶圣陶、夏丏尊在《文心》一书里的说法,这三部分也可以叫作“知”“情”“意”,“知”为知识,说明一个事物是什么,与别的事物有什么关系;“情”为感情,说明对一个事物的喜怒哀乐;“意”为意欲,说明要把它如何处置。
-
身&意:身、意强调由感知到想法的思维过程。通过即时快速的倾诉,记录下情感、情绪最喷薄的状态。或许只是一些零星碎片,但这却是第一手写作素材。
-
调动五官,亲身体会,设身处地的真切感受,不仅是写文章,于我们自身,对周遭的环境、事物,或许就会更加的敏感,情感也会更加丰富细腻,感受也更加深刻。那句文人多愁善感,倒是多少有些理解了。
2、采访法积累素材
-
新闻采访法:通过跟被采访者交流、探访新闻发生的环境、询问相关当事人、实地考察等方式,得到关于某个事件第一手的资料,从而写出故事或者做出评论。
-
聊天采访法:适用于亲朋好友,可以更加轻松,随意。
-
具体步骤:分为准备模块、采访模块和整理模块。提前准备好采访问题,工具,以及其他资料,做到心中有数,有备无患。
-
采访除了要找到问题的答案,还有两项更重要的工作,一是观察细节,观察被采访者在采访过程中的肢体语言、情绪等,通过这些反应对照被采访者提供的问题答案,得到更多的信息;另外一个叫采访挖掘,在采访中,结合现场的情况,增加追问、寻求解释等额外的要求,引导被采访者沿着某种叙述逻辑提供完整的资料。
-
最后是整理所得到的采访资料,鉴别真伪,去粗取精,最终形成文字。
-
不论是何种采访,准备都是必不可少的,不仅是对自己获取素材的要求,也是对受采访对象的一种尊重。
采访记录表格
3、笔记法积累素材
所谓笔记,其实有两个作用。一是记录想法,加深印象;二是记录重要的内容,以备日后查看。有两种笔记,一种叫日常笔记,直接的第一手素材,记录自己日常的生活、状态、想法等;一种叫读书笔记,写作的间接素材,记录书籍的要点,读书的心得,延伸的思考等。
-
日常笔记:抓住的是转瞬即逝的日常点滴小事。比如生活中的经历、某一瞬间的感悟、戏剧性的小冲突或者突然冒出来的某个思考。选择适合自己的方式,长久坚持下来,就是一个庞大的写作素材库。
-
读书笔记:有三种方法,分别是摘要法,摘录书中好词佳句,精彩的段落,等等;其次是感触法,记录下针对书本内容的感悟,包括注释、对书本内容的理解、延伸阅读提示、发散思考等;最后是延伸法,比如看完一本书后写一篇读书报告、一篇书评,或是某一问题的深入思考。
-
笔记的整理和应用:首先应把所做的笔记归类,方便查找;其次是给笔记添加索引或是目录,这样在日后翻阅就会更加便捷。
-
有一种方法,叫作“笔记的笔记法”。定期把所有笔记的内容进行再归纳。哪些笔记留下的印象比较深刻?哪些值得再复习?亦或概括总结一下这些笔记,有什么内在的逻辑性?有没有带来自身的成长和能力的综合提升?等等。
4、利用网络快速积累素材
-
网络的发达,确实是方便了你我的生活,什么资料,百度,搜狗,谷歌,搜索框里输入,马上就能得到结果,所得到的素材大致如下:
-
知识素材:不确定的人名、地点、时间、事件等,需要通过搜索引擎找到资料确认的;不确定的词语、原文和用法,需要了解确切意思的;新闻事件、数据、事实、资料,需要核实的。
-
意见及趋势:网络上不但汇集资料,还汇聚了各种意见,对同一个事件,可能有截然不同的评论,综合这些意见和评论,基本上可以比较全面地看到一个事件以及读者和用户对事件的态度。
-
面对如此多的信息,同样的事件,有赞同,有反对,各自皆有理,真假难辨,同样的也给我们增加了积累素材的难度,这时更多的还是需要我们自己辨别的能力。
-
内容大数据:查看“实时热点”、“实时热搜榜”这样的排名,了解某一话题,某一动态的趋势。
-
在百度指数(网址:index.baidu.com)和谷歌趋势(网址:google.com/trends/)里,也会有更细致的分析数据。
在网络上能够快速找到需要的写作素材,因为是公共资源也就少了唯一性,独特性。而通过感知,采访,记笔记获得的资料,却是我们个人的独有体会,那是个人的生活经验、感受。
各种积累素材的方法各有利弊,把握全在自己,可以择其一二为主,其余为辅,共同建立我们的写作素材库。
网络积累素材法、笔记法、采访法、生活感知法共同构成积累素材的四种方法。
<结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