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乐商Style
《小群效应》如何激活你的社群|一年读书100本

《小群效应》如何激活你的社群|一年读书100本

作者: 北冥有猫本 | 来源:发表于2018-05-07 18:50 被阅读193次

《小群效应》徐志斌 /中信出版社/豆瓣评分8.3/一年读书100本第17本书

豆瓣评分8

人人都想进大群,人人都活跃在小群。——《小群效应》

无论你是正在探索社群运营方法的管理者,还是想反思自己如何被社群裹挟的用户,这本书《小群效应》都值得一读。

秋叶的《社群运营》注重实践,提供了直接的运营套路;徐志斌的《小群效应》则从了解用户行为习惯和社群运行规律开始,站在“道”的层面阐述。

目前,微信每天新增200万个群,月存活率不足30%。个人来讲,我几乎每天都要退出一些失去价值的群。

如今,社群运营已经不是一个新概念,玩法也在不断迭代。

我们不禁要思考:

· 社群一定会存在吗?

· 社群对商业的价值点是什么?

· 人们聚集在一起为了什么?

· 社群运营的核心算法是什么?

想清楚这几个问题,你就搞懂了社群的商业逻辑。我们来看看这本《小群效应》提出了哪些值得思考的概念。


人人想着进大群,人人活跃在小群?

社群自古以来就存在,互联网时代只是从线下转移到了线上。

前几年人们热衷于在QQ上建立1000人的大群,微信群的人数上限也由100人调整为500人。

为什么你总想着进大群?很简单:更多的勾搭机会、更多的人脉、更大概率的合作。

可实际上呢?人人却只在强关系的小群中活跃。

人们已经由大广场、大社交圈分享的状态,迅速进入了小群分享的状态。

小群有着怎样的优势?

1、相互认识

在一个社群中,你的好友数量越多,你在这个社群停留、活跃的时间就会越长。很好理解,熟人关系,更好勾搭。

2、频繁互动

衡量一个社群是否具备价值的一个核心指标就是看社群消耗成员的时长有多少。互动越多,停留时间越久,粘性越高。

3、互相信赖

通俗点来说,成员之间互相信赖的话,“卖安利”的成功率就非常高。正是从这一点开始,社群开始发挥出盈利的特点。

小群如何激活和长久维系关系?——三近一反

1、相近地域——用户对1000米之内的信息最敏感,越近越好勾搭

思考:为什么许多游戏/软件都给你推荐附近的人?

2、相近兴趣——用户只关注和自己相关的问题。

思考:越多相同标签,越亲密

3、相近年龄——玩得来的基础

"一反”说的是即冲突又协作的关系,比如两性关系,商业环境中的甲方乙方、供需关系等等。

一个社群,满足三近一反,相关性越高,活跃度和粘性就越高。

连接者——找大群营销,不如找准变现的“连接者”

最容易忽视的“连接者”

“连接者”,顾名思义,是指乐于分享社群信息的成员。他们串联起不同的社群和人群,是推动信息在无数封闭“小群”中扩散的关键人物,也是帮助信息二次乃至无数次传播的关键人物。

一类连接者是自带流量的大V,或某领域的KOL。

一类是普通人跃升为“连接者”。一次普通成员不经意的分享,有可能链接到一个更大的社群。

作为社群成员,应该积极成为连接者;作为社群运营者,如何在社群中寻找和激发这些连接者,是社群工作的重点。

社群的六大驱动力


六大驱动力

任何一个社群都有其背后的驱动力。(用户心理学/行为学)

1、荣誉驱动---比(宁做小池塘里的大鱼,不做大池塘里的小鱼)

腾讯的诸多产品核心就在一个“”字。“比拼” 能协助用户塑造自己想要呈现给好友的形象(比如阅读时间长就是爱读书,步数最多就是爱运动,排位越高就是游戏打得越好),继而在炫耀和扩散中吸引更多的用户加入

2、利益驱动---拉新好方法

比如微信读书里的“赠一得一”、“买一赠一”,或者刚注册某游戏时系统提醒“邀请5位好友加入即可获得XX奖励”。这一驱动在吸引新用户上非常有效,而是否能留住用户则是另一个故事了。

3、兴趣驱动

大家都愿意和志趣相投的人交流。豆瓣小组、百度贴吧等便是兴趣驱动的社群典型。

4、地域驱动

用户认为自己能从这种社群中获得即时、与自己生活息息相关并且有用的信息

5、关系驱动

家人群,闺蜜群、基友群,这种密友群的生命周期要比普通朋友社群更长。

6、事件驱动

由事件驱动而组建的群生命周期不如关系驱动,事件驱动的社群生命周期非常短,多为3~7天。这些群通常是为了约局而建,方便参与者商量时间地点活动内容。一般活动之后,这种群便会逐渐沉寂。

你加入社群的目的是什么?

人们为什么要加入并留存在一个社群中?这是社群赖以建立的关键,也是构成社群模型的起点。用户加入一个社区的6个诉求:

-理性层面:问答求助,分享知识,储备和维系关系及潜在关系

-感性层面:炫耀、寻找共鸣

-文化层面:共同价值观

社群要做的,就是满足他们的需求。这些诉求称为“工具性”。

比如蚂蚁私塾作为一个读书认知类的社群,群内有关于如何选书的问题,会得到一个专业快速的回应,使得新人获益,让他们感觉可以得到帮助。

好社群的出发点:工具性、病毒性和长连接

在这个模型之下,作者整理出以下三个问题:

(1)解决了什么根本性问题,以至于让用户第一眼看到你时就加入?(工具性)

(2)如何不仅让用户加入,还能促使用户将自己的亲朋好友、同学同事都拉进来?(病毒性)

(3)如何吸引用户及其好友今天用、明天用、后天用,甚至每天用?(长连接)

社群不同的运营策略——强运营和弱运营

运营的本质是争夺用户时间,强运营和弱运营的区别在于围绕的核心是谁(是运营者还是用户本身)

强运营是运营者努力消耗用户时间。强调社群规则、KOL,强调社群管理、话题管理和引导。特别适用于人群范围比较明确的社群及社群诞生早期。

弱运营的实质是充分运用各种特性和各种机制、基础需求,并将之融入产品的各项功能设计中去,让用户自发地行动起来,自发地去寻找结果。即,让人们愉快地消耗彼此时间。

找准你社群所在的阶段,用相应的方法去运营。


以上就是《小群效应》中有价值的知识点,看过之后,不知你是否可以回答文章开头抛出的四个问题?

社群是一块特别特别深而有趣的领域,让我们一同精进。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 段维Tina:这本书很不错,这篇文章也把关键点都说到了,很不错,赞一个!自己运营社群也有段时间了,多交流呀!

本文标题:《小群效应》如何激活你的社群|一年读书100本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xtlvr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