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14509375/e866d967c89ec5a6.jpg)
近几日,天气像极了顽皮的孩子。四月的第十二天,一改四月第十一天的热烈多情,陡然变脸,大风、阵雨与骤降的气温结伴而来。
出门,就觉冷飕飕的,骑车已不适宜。想必,这凄风冷雨,该不只是让林间春红落地无数吧?今日,会有多少爱美的姑娘匆匆收起那昨天才拿出的碎花长裙,把曼妙的身姿暂且忍耐在稍显臃肿的厚衣服里呢?
天气预报显示,近一周天气情况都将基本维持今日现状。原来,所谓初夏的盛况是一个热燥难抑的假象!
不调侃天气了,言归正传,继续做俗人,分享我课堂上的艰难跋涉。
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
李清照(宋)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复习李清照诗词,势必要全面了解她诗词创作风格大抵以“靖康之难”国破家亡为界,前期多写悠闲生活的无忧无虑,后期多抒孤苦无依的孤寂之情。
如前期的“常记溪亭日暮, 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 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后期代表有“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寻寻觅觅,冷冷清清, 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 怎敌他、晚来风急! 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 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 梧桐更兼细雨...”
今天课堂复习的《渔家傲-天接云涛》属于八下语文教材课内诗词,是李清照写于南渡之后,流寓南方,境遇孤苦之际,她曾经在海上航行,历经风涛之险,此次就是写这段生活的切实感受。
这首词通过记梦,展示了一个神奇的境界,抒发了内心的苦闷之情,表现自己不为苦难磨灭的追求与向往。
如何展示这个神奇的境界?又是如何抒情?
上片写梦中景象及天帝询问词人将归于何处。“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一句一改“婉约”气派,展现了“豪放”雄风。一者用丰富的想象,借梦境,用天、云涛、晓雾、星河、千帆等词汇体现雄奇意象;二者又用“接”“连”两动词,把四垂的天幕、汹涌的波涛、弥漫的云雾自然结合在一起,准确形象地展现了梦境的雄奇壮美。
下片回答天帝,交代海中仙山就是词人的归宿。“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中词人化用了《离骚》诗意,反映了词人孤独无依的痛苦经历,倾诉自己空有才华而遭遇不幸、奋力挣扎的苦闷,表达了对现实的强烈不满。
而“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借《庄子-逍遥游》中大鹏的形象,比喻自己的鹏飞之志,表达了自己想去那没有战乱、没有离散、没有悲伤的仙境,体现了她不为苦难磨灭的追求与向往。
今天课堂上,风凉体冷,乡下师生格外清醒。背诵默写仍只能是大部分人的第一要务,准确理解就已不易,能做以上赏析,就更显艰难。
不过,
优秀的人,总在尽力而为。瞧,写文,依然是自在快乐的。那就吟哦,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https://img.haomeiwen.com/i14509375/6f2c144bb3d50d08.jpeg)
”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