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了凡为什么要“试其数”,我们应该有什么求学态度?
了凡先生最开始对孔先生是有怀疑的,没有彻底的相信。
求学时,弟子也要考察老师,并不是老师讲什么,我们就信什么,我们也要多方的考察老师的学问,功夫,德行,修为等。求学是严谨的,是经过考察的,不是盲信和迷信,所以了凡先生要“试其数”。
2.邪知邪见对我们人生有什么严重影响?
知见就是方向,知见一错,我们的行为就错,行为就是因,因就必然错过必然好不了。
什么都能错,认知不能错,知见不能错,方向不能错,方向一错,人生全错。
人常犯十种不善业,其中最严重的一种过失就是邪见,因为一个人持有邪见,他不相信因果规律,那前面九种过失,他都敢去犯错。所以一个人持有邪见,是最严重的过失。
因为我自己本身也是做教育的,所以对“试其数”印象特别深。
老师和学生最好的状态使彼此互相滋养,互相赋能。做教育4年时间,我发现真正能够帮助到的一些孩子,是因为他们本身自己愿意学习,有良好的学习态度,而并不是说我教的有多好。
也正是这样一批孩子,才最好的激励到我,让我获得更多的成就感和更强的动力。师生关系是彼此选择的过程,双向奔赴,互相滋养才是最好的状态。
关于“邪知邪见”,也就是我们对学生讲的内容。在讲课之前,我一定会做足充分的准备,会思考:怎样讲才能让他们更愿意听?怎样讲才能让他们更听得懂?怎样讲才能让他们更受益?
首先我要有一个最起码的用心态度,和最基本的辨别能力。不断探索研究,总结出好的东西,然后再传授给他们。
教育并不是一味的去灌输,而是怎样去更好的激发孩子思考和行动,引导孩子积极主动去学习。
从现在开始,我也会给孩子分享一些国学方面的知识,引导孩子成为正直善良的人,做这件事情,也是非常有意义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