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好转了,复工复产开始,旅游和餐饮憋了半年光景,终于开始进入旅游和堂食状态,可把新居的几十位活跃人物给激活了。
对生活消费有着热情似火的情怀,开始释放出来,动作快的已经飞赴海南,早已经到三亚沙滩上,伴着晚风,听着海浪的声音,海鲜啤酒畅饮着,唱着情歌流着泪,把一腔诗意和怀念青春,尽情发挥出来。
海滩上,人流增多了,有些人头攒动,虽然不是冬季,人们对大海的怀恋和执着追求,顾不得等待冬天来了。
我们新居的这个群体,挺有意思的,工作上的事,很少在群里讨教和发泄。
只要是某个铁子控,发出一声召唤,马上就有十几个同味相投的跟上了。
前些天,榴莲控搞个团购,把“猫山王”和“金枕头”各自搞了个线上抢购的盛宴,每个人把开榴莲,就像开盲盒一般,榴莲有“三房”,有“四房”,还有“五房”的,把晒图发到群里,展示各自的运气和惊喜,当然也有运气差点儿,榴莲肉肉少一些。
群里,似乎每个开榴莲的图片,冒着幽幽的特殊香气,弥漫着,互相揶揄着,傲娇的得意忘形,运气差点的有些沮丧。
最终大家都乐乐呵呵的,各自享受和分享自己的成果。
这就是典型的乐活一族,不管有什么烦心事,只要群里有个吃喝玩乐的活动,马上就有趋之若鹜一般的参与进来。
二手转让自己的各自买错的家具、梳妆盒、健身器材、环球影城卡、儿童车等等,绝大多数都是新品,甚至包装都没有拆开。
只是,尺寸或样式不如意,立马就转出去,有的就是白送给群里的邻居。
显然,这是乐活一族,生活消费有着自己的选择爱好和品味,刚到手又是不喜欢了,退货嫌麻烦,干脆还是转让算了。
人生的情怀,在不同的年代和群体,差异太大了,岂能是六零、七零后吃过苦的年代生人体会到的?也是我的新的浸入其中感受到代沟吧,年轻人追求生活消费有着自己的观念。
磨合与沟通,让我看到他们的情怀里,对生活不将就,有点中产和小资情调,念念不忘的今天的生活不能凑合着,吃喝玩乐活在当下。
几乎每天,美食控搞个美食手艺展示自己的作品,摩托控搞个出游计划组队招呼着,溜娃控组团到郊野公园湖畔搭帐篷避暑,跑步控招呼三五个去森林公园夜跑等等。
我发现了,唯独没有读书控搞个读书会或者写作达人的小圈子。这是当今乐活族的短板和落后的情怀和情调。
这个我可以做个朋友圈发起人,我尝试一下,搞了个“名著读后思辨荟”,竟然有五六个八零后和九零后立马响应起来。
从《飘》、《包法利夫人》、《双城记》到《林深见鹿》电视剧的热评,都有些自己的见解独到之处。
职场是他们的工作舞台,对工作上的事他们说的是酸甜苦辣咸,各自都有一番味道。
自此之后,我开始进入多角度多题材的话题设计,文学诗词和名著读后感切磋人生的意义,发现他们对待生活不是吃喝玩乐活在享受的醉态里,他们还有追求美好的文学情怀和分享自己的见解。
也许,以后的零零后和一零后,生活更加标新立异和情调独到,但是我还是想把文艺青年的生活状态,传递和熏陶他们,虽然有些循序渐进的过程,但是把握好策略和方式还是有效果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