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读书会来了一位爸爸,感谢爸爸的参与,让我们看到了从爸爸的视角如何看待孩子问题。爸爸的看见、认可、理解和支持是对妈妈最好的帮助。
![](https://img.haomeiwen.com/i11250626/bda83b3ce2cde869.jpg)
今天我们接着读了第七章后面的内容:
1、尊重一般的限制――孩子反抗限制是很正常的,如果你持守限制,这些限制就是现实,就是界线,孩子会因而尊重限制。
孩子反抗之后,现实还是现实,如果做父母的这种时候不介入孩子就会放弃反抗,然后觉得难过,但会去调适自己。要产生这种情况,需要存在两个元素:限制和关爱,如果两者皆俱,孩子就能够在非敌对的方式下内化限制的事实,而这些限制便成为他内在的制约、架构和节制。
如果你和孩子争吵,或谴责他们,则现实就不再是个问题,你却变成是个问题。此外,孩子如果没有关爱的父母从一旁协助他面对现实,而你又陷入和他争论或责备他的景况,他就会有双重的问题。他会拒绝内化现实,并且恨你,因为你和他对立。
当做母亲的没有让自己的气愤、丢面子或为自己的辩护挡在路上时,限制就变成了孩子真正的敌人,而不是母亲变成敌人。
如果父母不同情孩子的痛苦,就会惹出麻烦。做父母的常常要不就是过分认同孩子的痛苦,而放弃对孩子的界线;要不就是对孩子的痛苦生气,而打起仗来。
孩子在反抗时的两个目标:
改变现实;
让父母感受到他的痛苦。
你要做的既不是改变现实,也不是挫折沮丧,而是要坚定立场又能同理心。不要生气也不要处罚孩子,最终孩子不会再抗议而是面对现实,他会开始觉得他所能学到最重要的事情,就是面对现实限制的感觉:难过
温和而坚定!
2、面对现实时的难过和失落――我们每个人在面对限制时,都必须学习这样做:接受“想要却得不到”所带来的失落,然后继续往前行。
人生就是会有难过的时刻,不能老是想要什么有什么,算我倒霉吧!现在我必须继续走下去!
3、尊重与所爱的人分开――能够彼此自在的分开,在关系上是最重要的层面之一。我们需要能够尊重与所爱的人分开,如果做父母的对这种有意的分离不适当的屈服,而让孩子控制他们的话,就是在教导孩子许多很不好的功课。如果孩子已经得到适当的喂养,也得到了足够的联结和关爱,就需要学习忍受分离。她们大哭大闹时,需要有人予以同情,然后离开,这样他们就会学习接受自己是个独立的个体,在与大人不得已分开时,能够享受独处。
4、孩子也需要与你分开――孩子也有想要与你分开的时候。要尊重他想要暂时和你分开。
当孩子年纪渐长,就会想要更多的空间,只要他们处理得当,就应该给他们,不必要的时候,不要过分涉入他们的隐私及空间。
5、他们的空间――还是年纪越大,就该给更多他们想要的自由来管理自己的空间。你把空间给他们,但如果他们把它不当的处理,就不要授予他们权力做不负责任的事。例如,如果他们找不到自己的东西,不要帮他解围;还有,不要让他们把家人共用的地方给搞脏乱了。他们可以有自己的空间,在限制之内过他们要过的日子。
6、他们的时间――时间的限制唯有在你让他们对孩子成为“现实”的一件事时,才会变为真实。不要唠叨、不要太常提醒他们!你不是闹钟,你所要做的就是确定他们懂得看时间,告诉他们什么时间会有什么事发生,然后让他们做准备;告诉他们,如果不照着做,就会有问题。
若你唠唠叨叨,不想让他们管理自己的自由,用这种方式来控制他们与你的分开,他们就永远学不会时间限制的真实性。
有时候孩子离不开父母,可能是父母离不开孩子,离不开孩子对自己的需要,依恋和自己价值感。需要觉察!
7、对朋友的选择――有时候孩子所选择的朋友可能很危险,你必须采取行动。因为他的这种选择意味着还有别的事在进行。如果孩子选择损友来坐朋友,你要找出令他沮丧和气馁的模式,或是他之所以被动的问题所在。如果你看到他有某种模式重复出现,则当寻求专业的帮助。
8、关于金钱――孩子需要有一些钱花在自己想买的东西上,然后当钱用光了,不会再有。孩子需要学会过成人生活时需要知道的事:钱是有限的。
父母通常会对孩子因为花光了钱而出门没半毛钱可花而感到于心不忍。但就像我们其他有关尊重现实的教导一样,你要同情他,不要教训他。
9、衣着和打扮――衣着和发型应该是孩子的的选择,除非这种选择让孩子深陷危险。
你要把心思放在注意他的价值观、技能、爱心、诚实、对待他人等这些更重要的事上,让孩子自己去处理他的外表。
10、你与他们分开――不但孩子需要学习与你分开,你自己也要能够和他们分得开。与孩子分不开的父母,教导孩子认为“宇宙是绕着他们转的”。孩子大一点的时候,你不要觉得晚上你们自己出去,或是旅行没带他们一起,有什么不好,你要有自己的时间和空间。在他们小的时候就让他们学习“妈妈要看书,现在不是玩的时候”。
你要先满足孩子的需要,然后在满足自己的需要时,要求他也满足自己的需要,你要同情那种挫折感,但是要保持分开。
被尊重过的人,是最有机会学会尊重的人,你不能要求孩子表现那些你不愿意给他们的东西。
让孩子学会尊重,首先要学会尊重自己的感觉、感受和想法。
金句:
孩子一旦被关注就想要呈现更好的自己。
当他有挫折时,这时才是最好的教育机会。
挫折后办法一定是要孩子想的,他才愿意去改变。
今天很开心来了位爸爸,让我们看到了从爸妈不同的视角看待孩子的问题,妈妈由于自己的焦虑、安全感、价值感,对孩子的各种安排和规划,希望一切按照计划来。长期不在家的爸爸突然回来,生活学习计划被打乱,夫妻之间该如何沟通?如何达成一致?如何让爸爸和孩子之间既能享受到亲子间快乐,也不影响夫妻之间的感情?爸爸如何才能帮助妈妈去看到这焦虑下面究竟隐藏着什么?肖老师的分析和妈妈们的经验分享,让我们都有了很多的学习。感恩你们的分享!
很多案例没办法一一记录,每个案例都让我们有很多的学习和反思,相信大家都有很多的收获,只有在现场才能够有更多的感受,真诚的邀请大家的参与!下次见!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