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3689309/1c7dc13f247ad5df.jpeg)
心中没有爱的人,像一个没有灵魂的人。没有灵魂,何处才是归处,只有他自己知道他自己的去向。
>那并不是她的本事,而是赫雷米亚·德圣阿莫尔被死亡的迷雾弄得晕头转向,移动棋子的时候心中已没有了爱。
对于岁月的洪流,没有人可以改写。只能望洋兴叹!该错过的,眼睁睁地看着错过;擦肩而过的,挤出点笑意挥挥手不带走。
>他们经常谈起它,一同承受着时间流逝的痛苦,可无论他,还是她,都无法阻止这不可逆转的岁月洪流。
与其说是无情的命运使然,不如说他没有了活下去的动力。
>随着死期临近,他越来越向绝望屈服,就仿佛他的死并不是当初由他自己决定的,而是无情的命运使然。
玫瑰,娇艳欲滴。在于它的热情与浇灌。绽放的时候,美丽。凋谢,是为了下次再绽放。纪念,是否是为了“重逢”?
"Por favor, Recuérdame con una rosa."
>“请用一枝玫瑰纪念我。”
失而复得的幸运,并不是所有人都有运气遇到的。这大抵是缘分未尽吧。
>那只陆龟曾消失过三四年时间,大家都以为永远地失去它了,可它竟又在厨房里出现。
年青时两人的爱情有点像过山车,彼此不断地磨合、理解、扶持;年老后两人之间的爱情更像是亲情,爱情已经融成亲情,彼此依赖、守护、陪伴。
当岁月的年轮走过,爱情最终归于平淡,两人的相知相守,在年老后成为爱情的最终升华。
爱情,它的样子随着时光而沉淀,在年老时像一块璞玉,藏着两人所有年岁爱情的总和,最终闪闪发亮。即便是平淡的生活,也是一首《当你老了》的美丽诗篇。
>两人才刚刚庆祝完金婚,谁离开谁都无法生存片刻,甚至每一刻都不能不想着对方,而且随着年纪越来越老,就越来越是如此。可无论他,还是她,都无法说清这种相互依赖究竟是建立在爱情的基础上,还是习惯使然。他们从不曾为此问过自己,因为两人都宁愿不知道答案。
茶米油盐酱醋茶的这般琐碎,生活中的小插曲。倘若懂得在生活中的琐粹中学会包容、换位思考等,那婚姻中的重大灾难并不是真的灾难。生活中的灾难多与婚姻的灾难。生活中的灾难能淡定从容般处理好,婚姻中的灾难也不会处理的不好。
人从出生到老去一直在生活,生活中的考验可谓万千。而婚姻是从你的人生路中途与你相遇的。有许多的“难以躲避”是可以避免的。因生活已经给你上了一课——日常琐碎烦恼。
>如果两人能及时明白,比起婚姻中的巨大灾难,日常的琐碎烦恼更加难以躲避,或许他们的生活完全会是另一副样子。
一件小事处理不好,也会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本是一件很小的事情,就像窗户上贴的窗纸,没有在用最小的力时候去解决,而是“随它去”,到最后却变成了很大的矛盾。
有什么问题及时沟通,夫妻之间并不会有太多的别扭。错了又不想着先低头,总想着等对方来认错,这样的想法,别扭会一直困着你的。适时的低下头,不会损失什么的。
>接下来的三个月里,每次他们试图解决分歧,结果都是把怒火越拨越旺。只要她不承认浴室中没有香皂,他就不打算回来;而她呢,只要他不承认自己为折磨她而故意说了谎,她就不准备接受他回来。
当人的情绪不稳定,尤其是两人吵架的时候,互相伤害,互揭伤疤,翻旧账,这是不是一种惯性,还是,人的情绪失控的一种错位?
>一阵反感掀起另一阵反感,旧伤疤被揭开,变成了新伤口。两人都十分惊愕,因为他们痛苦地证实了,在这么多年的夫妻争斗中,他们所做的一切都不过是培养了仇恨。
死亡,记得第一次看到亲人离世的时候,切实的感受到死亡之神的深不可测,那一刻对死亡有着说不出的恐惧,甚至晚上做梦会梦见死亡,从梦中惊醒。
读《活着》的时候,让我感受到生命的脆弱,人活着的巨大力量。没有什么比活着更幸福了。活着,意味着一切的希望。
没有人可以逃脱命运的轮回。死亡,无论是否正确地认识它,它在人的心里,还是“壁垒”。
>事实上,那天他所看到的是一个真切的存在,而在那之前,死亡不过是他想象中的某种确定的东西。
生气,不过是熟悉的人,并不是自己熟悉的人,还欺骗了自己。心受到了伤害。
即便是熟悉的人,也不一定是完全地了解,会留有一点神秘的底色。
我觉得,知己,也可以解读成更像是有共同话题的人,并不是所有方面都会有共同语言,而是在某一方面聊得合得来,“英雄所见略同”。
>“你什么都不懂。”他说,“我生气的并不是他以前是谁,曾经做过什么,而是他竟然骗了我们所有人这么多年。”
为了留住或得到什么,人选择了谎言。因为怕失去。可是,有些失去即便是谎言也依旧会失去,那当初的意义何在。或者,谎言,暂时保留住了什么,但也有大白的时候,那费尽心思的几何留住,为了什么。
>“如果他说了实话,那么无论是你还是那个女人,以及这里所有的人,都不会像曾经那样爱他了。”
遗忘比起失忆更糟糕,遗忘是没有回旋的余地,不会再想起来;失忆是记忆的延缓,失忆,可能是选择屏蔽,也可能是一时半会想不起来,但终归还有记起来的希望。
怎样对抗遗忘,也许是抓紧记忆的长线,不时去回忆,更也许是通过文字去对抗遗忘。
>某天夜里,他甚至宁愿死掉,也不愿忍受失忆的煎熬直到天亮。
衰老是个自然的过程,锻炼和护肤,不过是延缓了衰老的速度,并不会延缓衰老所留下的印痕。当一次又一次成功的延缓衰老,是战胜了那颗惧怕衰老的心,而不是战胜了衰老本身。
我们无法避免衰老,可以选择以何种方式面对衰老——优雅地老去。
>由于再一次战胜了衰老,他感到轻松了许多,陶醉在最后一支曲子那清澈而流畅的抒情旋律中,虽然他并没有听出是什么曲子。
音乐,原来是魂呀!听音乐,听的是什么,是故事吧。沉醉在音乐里,不问现实生活,音乐自有一番世界等待着你去去除迷雾。
>说这话时,他感到对死者的同情再次战胜了那封信带来的痛苦,对此他并不感谢妻子,而是感谢音乐的奇迹。
很美的形容下午的词——释放出短暂而华美的光辉。说它短暂——时光抓不住,悄悄溜走。说它是华美的光辉——下午是由分割成无数的时间段而组成,每个时间段的时光构成了下午的光辉,无论温暖、渐凉……都是光辉的样子。
>一个一去不返的下午所释放出的短暂而华美的光辉。
我不想你变老,也不想你离开,只想就这样一直慢慢走,直到时光的尽头。可这,只是奢望!
但愿老了,还依旧记得你的样子。虽,……
>要这样撇下她独自离去,他感到无比痛苦,透过泪水,他在慌乱的人群中认出了她。
婚姻,人更倾向于的是门当会对,或者,旗鼓相当。而当两人的各方面条件有差距而选择走在一起时,看起来是觉得没问题,而周围的人的声音会让当事人感到一种无奈。也许是好奇两人差距大怎么会走到一起,也许是好奇两人的差距,可能会觉得两人以后不会幸福。
爱情,我觉得两人之间各条件是否差不多或相匹配,在某些情况下看似重要。但当真的遇见那个人,很多条框不会再成为条框了。如果非TA不可,你会选择去除那些条框的。
>他和一位既没有高贵姓氏也没有万贯家产的平民姑娘结了婚,这位姑娘曾被那些有着一长串姓氏的夫人们背地里嘲笑了很久,直到她们最终折服,承认她的出众和品行比她们所有人都要胜过数倍。
一个人的先离去,留下另一个孤独生活。不过相信:TA离开了并没有真正的离开,还依旧活在心底。面对一个人的生活,也许会再走走俩人一起走过的路,也许会读读俩人一起读过的书,也许会看着俩人一起拍过的照片回忆往昔……慢慢消磨着余下的时光。
>对于死亡,他最担心的,还是费尔明娜·达萨失去他后的孤独生活。
人生,有些事情很难有重头再来的机会。有些话语当时没有说出口,也许就来不及了。
人总以为再等等就好,有些东西再等等,等来的不过是遗憾,是凉掉的黄花菜。
最遗憾的莫过于你有想说的话语,可是却没有再说的机会。
>她恳求上帝能够给她哪怕片刻的时间,好让丈夫在离去之前知道,无论两人间有过什么样的猜疑,她始终是那么爱他。她感到一种无法抗拒的强烈愿望,希望能与他从头再来,重新开始生活,好让两人把所有没说出口的话都告诉对方,把所有过去做错了的事重新做好。
爱情有无数的样子,有人为爱情痴,有人为爱情醉。痴痴醉醉,醉醉痴痴,“爱情”两字,真是永恒。人对爱情的解读,让爱情有了不同的体会与形容。爱情,跨越半个世纪的爱情是至死不渝还是“荒诞”?
>“这个机会我已经等了半个多世纪,就是为了能再一次向您重申我对您永恒的忠诚和不渝的爱情。”
得不到的是最好的,行难而上,念念不忘。能轻易得到的不易珍视,没有挑战,得来不费力,没有心路的曲折。
>当初费尔明娜·达萨在两人那段长久而受阻的爱情之后不留余地地拒绝了他,便没有一刻不在思念她。
一见钟情式的惊鸿一瞥,不知是怦然心动的延续还是短暂的一面之缘罢。他们两人——惊鸿一瞥,乱我心曲。
>正是这偶然的一瞥,成为这场半世纪后仍未结束的惊天动地的爱情的源头。
什么年纪,做什么事。青春一过不再有,且行且珍惜!
>“什么时候,做什么事。”
人是个漫长了解的过程,并不是一下子就能看出一个人的脾性。
>要想看清一个男人的真正性情需要很长时间
煎熬,还在爱着;不爱了,也不会煎熬。
>他开出方子,用椴树花熬水来镇定神经,并且建议病人外出去散散心,希望通过距离让他得到安慰。可弗洛伦蒂诺·阿里萨的愿望却恰恰与之相反:他甘愿享受煎熬。
无论贫穷还是富贵,都一样对幸福充满了希望与憧憬。
>特兰西多·阿里萨是个随性的黑白混血女人,向往幸福,却为贫穷所累。
爱情的国度里,如果一个人给不了另一个人安全感,很容易患得患失。倘若一个人的安全感需要另一个人给予,才感到踏实,并不会长久。安全感,首先是你自己给予你自己,无论别人是否让你有安全感,你依然还是不患得患失的你自己。
>弱者永远无法进入爱情的王国,因为那是一个严酷、吝啬的国度,女人只会对意志坚强的男人俯首称臣,因为只有这样的男人才能带给她们安全感,她们渴望那种安全感,以面对生活的挑战。
一个人想要了解另一个人,要么是心动,要么是好奇心。当心动变成了行动,有了最终的结局(或参擦肩而过,或携手同行)。当好奇心变成了现实,也许就会看清楚自己的热情到底是纯出于好奇了解一下,还是想要了解TA的所有,好奇到尽头。
有时,人的好奇,仅仅是出于好奇,想了解某一事情或一个人的一面,当好新奇心满足,也就不会再好奇了。而有的人好奇,始于了解一个人的全部,好奇未停止,了解TA的多面。
>她却从来没有想过,好奇心也是爱情的种种伪装之一。
这可能并不是真的思念某人,而是习惯了阿里萨出现在小花园里等待着她的那一幕,给了她很大的慰藉——有个人喜欢她,并没有因她的家人而选择退却。
而习惯是习惯,可能是习惯了某个如常一样的行为或事情,和爱情无关。
>她从未如此这般地思念某个人。他明明没有在那里,她却设想他在;她盼望他出现在根本不可能出现的地方;她从梦中惊醒,真真切切地感觉到,她睡觉时他就在黑暗之中凝视着自己。如此种种,以至于当她觉察到他坚定的脚步踏在小花园那黄色的落叶中时,费了很大努力才相信这不是幻觉对她的又一次戏弄。但当弗洛伦蒂诺·阿里萨以一种和他的郁郁寡欢极不相称的威严向她索要回信,她终于从惶恐之中回过神来,试图逃避,直言说,她不知道如何答复。
我觉得,隔了好久才回信,只是寥寥数语,也是不礼貌的。别人辛辛苦苦写了那么多文字,只是寥寥数语回复,就好像是“已阅”,谢谢你的来信。
>“既然您收下了信,”他说,“那么,不回信是不礼貌的。”
爱一个人,当刚开始觉得那是爱情时,人会变得不专心,在学习或工作上。会想着等待对方的来信或消息。
思念是一种很玄的东西 如影随形
最深沉的爱,莫过于把你放在心底,祝你幸福。如过了半个世纪,重申自己对她的誓言。
其实,爱情可能是“沉默式”或“冷漠式”,并不是真的没有爱,可能是那份爱适合随风一起流动在脑海,并不适合诉说。
>这是爱情之火熊熊燃烧的一年。无论在他还是她的生活中,除了想念对方、梦见对方、焦急地等信并回信,便再没有其他事情。在那个如痴如醉的春天,以及接下来的第二年,他们再没有面对面地讲过话。甚至于,自从他们第一次见到彼此,直到半个世纪后他对她重申自己的誓言,在此期间他们再也没有单独见过一面,互诉爱语。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