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作家的文字果然“有味道”,有人说他的随笔侃侃而谈,文笔洗练流畅,从不故作高深,却又如蜘蛛吐丝一般精确,光是阅读他的文字,就已是一场美的体验。的确没有太多浮华的辞藻,没有艳丽的修辞,却毫不影响毛姆的傲视同侪。通过对人物,故事,见解,感悟,不喧哗,不急促,不拖沓地缓缓展开,娓娓道来,不知不觉就把读者带到了谈话的结尾,对,好的文字就像在缓缓时光中和作者聊到黄昏止。

越来越喜欢“通透”这个词,毛姆大概就是这样一个通透的人。他说:阅读,是一所随身携带的避难所。但他又并主张盲从阅读,他说不管学者们如何盛赞对一本书,要是你对这本书不感兴趣的话,你就不必去理会。
我想也是,昨天同事看到我取快递,隔着包装就调侃我说:茉莉你读这么多书是想干什么?我一时没回答上来,就边上楼梯边笑着回头说:人丑就要多读书啊。现在想来,这话显然也不够通透,谁规定丑的人一定要多读书了?(不好意思,我无意冒犯你啊哈哈哈哈~)整个环境都在渲染读书好,要好读书,多读好书,好像不读书,不讨论点畅销书,名著就显得自己不入流。其实大可不必如此,如果的确无法感受和享受文字的美,又何必勉强自己,又何必鞭策他人。阅读只能说是扩展认知,心智成熟有边界的最安全最经济的方式。但绝不是唯一门道,与人交谈,出门旅行,参加活动,独处悟道,这些都是迭代认知的有效方式呀。一个人可以好强好胜,可要强要好的目的不是为了赢得别人的赞美,也不是为了胜过前后左右的人,而是因为你本来就把自己的标准悬得很高,有一种要好的本心。屈原说,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此之谓也。
我所理解的通透,大概就像这样,能正确认识自己,对自己有标准,有要求,甚至想要影响别人,但绝不是强求别人按照自己的意愿来过活。
毛姆说,阅读是一所随身携带的避难所,可他并没有否认和妨碍每个人,拥有和选择其它适合自己的避难所啊。
一一20190508 厦门 Molly的小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