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要弄明白什么是心理健康,要先清楚什么是心理?用你的左手打一下右手,是哪里疼?是手疼吗?如果给你打上麻药,再打手呢,把手锯掉可能也不会疼了,所以不是疼在手上,而是疼在大脑。我把你打了,是你疼还是你妈妈疼?可能远在他乡的妈妈听说你被打了,会心疼。心理是大脑的机能。你知道辣椒是辣的,这是知识,你咬一口知道是辣的这是心理,心理是体验。你在沙漠里看到半瓶水,有的人想太好了,发现了半瓶水,有的人郁闷,唉只有半瓶水。我们的痛苦不是来自于遇到了一个什么样的事件,而是来自于你对事件的看法,反映,心理是对客观现实的反映不是客观现实本身。释迦牟尼有句话:你眼中的你不是真的你,别人眼中的你也不是真的你,你眼中的别人才是真的你。心中有什么,眼中就能看到什么。
心理是每时每刻变动的。健康心理的一个特征就是他的可变性和适应性。比如说灵活思维、能够迅速适应新环境、并且勇于尝试新事物,我们说一个人的心理是看这个人的心理的状态,有的人可能人在这,心早就跑了走神了,我们说这叫不在状态。我们是和一个人的状态打交道。我们看一个人很灵活,亲子关系,人际关系处理的很好,活的很有情趣,有滋有味,很有状态,很在线。
什么是心理健康呢?可以说没有一个人是绝对健康的,那是一种理想的状态。但是可以说一个人是正常的,不正常的。一个人心理健康不健康,不是性质上的判断,只是程度不同,“健康的心理活动是一种处于动态平衡的心理过程,不健康的心理活动是一种处于动态失衡的心理过程”
我们把心理状态分成:死,活,正常,异常,健康,不健康
一、首先判断心理状态的“死”,“活”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与人互动时通过眼神的交流传递信息 ,如果他目光呆滞,目光游离,目中无人时…那么他对你来说就是心“死”了。如果你想继续和他交流就需要把他的心救“活”。需要先觉察一下,自己说的话是不是对方需要的,是不是对方感兴趣的?
除了通过眼神还可以通过其他的身体语言感受到,随着人生阅历的丰富,经验的积累会越来越敏感,能通过共情感受到对方的状态。
二、心理状态是活的再判断正常,不正常
判断心理是否正常有四标准
医学标准:看看身体有没有器质性的疾病。大脑有没有病。大脑比如颞叶肿瘤时,会出现幻嗅。不是心理异常引起的。
统计学标准:看看这个人和大多数人比一不一样
内省经验标准:自己感觉痛不痛苦
社会适应标准:有没有社会功能,能不能上班,上学,效率怎么样?
残余规则:总觉得这个人怪怪的,没有具体的标准
心理学常用的判断异常三原则
1、主客观是否一致
客观上没有蛇,主观上却看到了,出现了幻觉。
公务员是非常好的职业,大学生都200个人竞争一个岗位,可是很多公务员却抱怨不止,一边干一边怨,说明心态不正常了
客观上手已经洗了三遍很干净了,主观上认为手还是很脏而频繁洗手 (强迫)
客观上工作了一天需要休息,主观上却睡不着 失眠
客观上女同事只把你当同事,主观上你觉得她爱上你了
2,知情意不一致
认知:我知道你是个好人
情绪情感:见到你开心
意志行为:愿意和你交往,主动和你交往
我知道你是好人,却害怕你讨厌你 躲着你
知情意就不一致了
孩子知道学习很重要 但是学习时却不感兴趣学不进去,拖延不专心
认知:学习重要
情绪情感:对学习不感兴趣
意志行为:拖延
意志行为受情绪情感支配,不受认知的支配
心理状态不良的人,认知没有问题,知道却做不到,是因为情绪情感出现问题了,情绪的背后是欲望,很多人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欲望是什么?
3、人格是否稳定
人格:气质和性格
比如一个很小气的人,突然变得大方了挥金如土,一个热情的人变得很冷漠了
举例:奶奶藏食物
三、心理状态是正常的再判断心理健康不健康
心理健康
评估有“三标准”,“十标准”
许又新三标准:
1、体验标准:主观体验和内心世界的状况,良好的心情,恰当的自我评价
2、操作标准:通过观察,实验,测验等方法考察心理活动过程和效率。工作学习效率高低,人际关系是否和谐
3、发展标准:个体心理发展状况纵向考察与分析
郭念锋十标准:通过十个维度看一个人,观察的角度越多,看的越全面。
1、心理活动的强度
面对重大打击时,谁能扛得住。有的人抗压能力较强,打不死的小强。
2、心理活动的耐受性
面对慢性刺激的耐受性比如说夫妻感情不好,孩子不听话,同事关系不好,每天都难受,一地鸡毛,没有盼头,特别考验一个人的心理健康水平
3、周期节律性
能不能做到张弛有度,能不能在忙乱的生活中调节到一个平衡的状态,而不是紊乱状态
4、意识水平
做事,学习能不能专注。意识代表责任,安全责任人不缺安全知识,而是缺安全意识
5、暗示性
易受暗示的人意志力相对薄弱
情绪和思维易受环境影响变化,情绪不稳定
6、康复能力
复原力,心理韧性。每个人受到创伤后恢复的时间和程度不同。比如面对离婚,亲人离世等,康复水平高的人恢复的快,而且不留严重的痕迹,回忆起来会比较平静。谈起来云淡风轻。情绪色彩较淡。
7、心理自控力
能不能坚持,延迟满足
8、自信心
几乎所有心理问题和自信心有关
不自信是所有心理问题的根源。恐惧,自卑等
9、社会交往
一切心理问题都是人际关系出问题了,亲子关系,夫妻关系…
10、环境适应能力
心理出问题,不上学了,不上班了,一般适应环境的能力出问题了。心理健康水平高的人遇到问题常常主动适应积极改变环境,健康水平低的人常躲避退缩忍耐的方式消极适应。
研究发现七年会遇到一次变故和不顺,遇到不顺是很正常的。能考验一个人的心理承受能力。
判断一个人心理健康可以简单概括为:三境对三受
心理健康的人顺境下能够享受,逆境下能够承受,绝境下能够接受。
顺境下能够享受就是能够活在当下。就是不畏将来不念过往。但是很多人是做不到的。有的人身体是活在是在当下,但是心里却是活在过去。比如说对过去的事耿耿于怀,活在痛苦中。用别人的错误惩罚自己。有的人呢,心里是活在将来,总是各种担心,孩子考不上大学怎么办?找不到工作怎么办?生活在恐惧焦虑中。
逆境下,能够承受。不是忍受。承受是主动应对,积极想办法解决问题,忍受是被动的消极的。心理的成长注定是在挫折中前行。一切的心理问题都是来自于逃避,一切心理问题的解决都来自于直面。
绝境下,能够接受。接受了不能改变的,就不会有心理冲突。不接受就会痛苦,拧巴。比如原生家庭是不能改变的,如果不能接受就会痛苦,你的工作不满意又找不到更好的。你的女友已经不爱你了,爱上了他人,你却无法接受,无法自拔。
心理有问题的人,智有余而慧不足。心理健康智和慧是平衡的,外在表现不拧巴,是平和的,她的欲求和能力是相匹配的,理想和现实是相符的。我们的痛苦常常源于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
判断男性心理健康:看是否幽默
判断女性心理健康:看是否会撒娇
幽默是智慧的剩余,当一个人的智慧应对现实困境绰绰有余时,幽默才能产生。幽默的人常常会通过自嘲的方式,自我调侃化解矛盾,尴尬。幽默和撒娇都是一种比较成熟的心理防御机制。当用成人的方式达不到时,就用孩子的方式,这是健康的退行。
一个狐狸修炼成狐狸精叫蜕变,厉害的是一个狐狸精,再变成狐狸叫退行,能上也能下,能上容易还是能下容易?很多人常常上去就下不来了。举例:很多从领导岗位退下来的人,会有心理的不适应。
摸摸你的额头,是硬 鼻尖叫韧 嘴唇叫软
光能上太硬,光能下太软,能上也能下是韧,是一种弹性。身体会随着年龄的增加,弹性越来越小;心理的弹性却可以越来越大。
心理不健康包括:
1、一般心理问题
现实问题引起来的,离婚,孩子不上学了,心理冲突是常型,没有泛化。时间小于2个月,社会功能影响小,效率下降
2、严重心理问题
现实问题引起来的,离婚,孩子不上学了,心理冲突是常型,泛化。时间大于2个月,小于6个月,社会功能受到影响
3、神经症性心理问题
非现实问题引起来的,和道德无关,吃不吃药,心理冲突是变型。根据病程。精神痛苦程度,社会功能进行打分4-5分为可疑大于6分神经症
四、区分与应对
人和人智慧的差异是区分能力的不同。
看到一个人,我们能区分她的心理状态,然后才能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
见到一个人首先我们判断这个人是死是活,如果是活的,我们再判断是正常还是异常,如果是正常的,我们再判断他是健康的还是不健康的。死的、异常的(不正常的)、不健康的和健康的。一个人的心理状态总是在这四个状态下来回地变换。
能够判断出人的这四种心理状态,怎么去用呢?下面,我们再来看看四种心理状态的应对方式。
我们在沟通的过程中,如果判断对方是心理健康的,心理健康的人,我们就可以直接和他讲道理。道理只能讲给那些心理健康的人听。一个心理不健康的人来说,你给他讲道理没有用,反而是伤人的,因为这些人什么道理都懂,听着道理长大的,但是做不到反而给她造成压力伤害。那怎么办呢?我们要用心理。心理和道理正好是反着的。道理是正着说,心理是反着说。打个比方,老师在学生心理是健康的,就直接跟这个学生说:某某某,你好好听我讲课。就可以了。如果判断这个学生心理不健康了,你和他说好好听课有用吗?没有。那怎么说呢?跟这个学生说:某某某,刚才我讲的这些对吗?你还有那道题需要再讲一下?人,都是好为人师的,讲道理,正着说,就是用陈述句直接表达;讲心理,反着说,就是要用疑问句,提问他。那如果一个人心理不正常了,我应该怎么说呢?得顺着说。打个比方说,一个人心里不正常了,有幻觉了,他说这个墙上有条蛇在爬,我们怎么说?你要是和他讲道理:不对,没有蛇,你看到的蛇是幻觉。你觉得会出现什么后果?他肯定会说:我没幻觉,你才疯了呢!。面对心理已“死”的人呢?不说。比如说你在和老公或孩子交流的时候,人家都不看你低头看手机,这时你说什么他们都听不进去。那你就别说了,可能你说的不是他们感兴趣的。
我们知道心理健康是程度不同,有高有低。
五、如何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1、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有研究表明,亲子关系,夫妻关系,亲密的朋友等关键的人际关系的融洽是人生幸福的最重要的影响因素
不论和谁搞关系都是和自己搞关系,不要指望别人理解你,如果你觉得这个世界上还有一个能理解你的人,你就死了这条心吧,什么时候你能死了这条心,你就强大了。正因为这个世界上没有人能理解我们,所以我们才要努力去理解别人。理解别人就是理解自己。看一个人心理是否健康要看他有没有换位思考的能力。处理不好人际关系常常因为我们太自我中心。只有跳出自我中心,才能产生共情能力。
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原则:
相互性原则:诗经有言“投我以桃木,报之以琼瑶”,相互性就是你来我往。只有相互付出,一段关系才能走的更远。爱情如此,友情也是如此。没有人喜欢爱贪小便宜还一毛不拔的铁公鸡。任何人都不会无缘无故接近一个人,我们都会接近那些喜欢我们的人,远离那些不喜欢我们的人。
交换性原则:你敬我一尺,我敬你一丈。人际交往的本质是什么,答案是交换。职场上有一句臭名昭著的话,只有永恒的利益,没有永恒的朋友。利益泛指一切对自己有用的东西,包括物质,金钱,感情,机遇、时间。
自我价值保护原则:见人要说好话。你觉得自己说的是对的,不见得别人是错的。所有人都有一种心理倾向,就是自我价值保护。不管你是什么样的,潜意识都认为是有价值的人。人本能的会捍卫自己的价值,对肯定自我价值的人会受到自己的认同和接纳,对否定自我价值的人会疏离和排斥,卡耐基在人性的弱点中写道,喜欢批评就没有朋友。批评违背了人性中的自我价值保护倾向。对方感受的自我价值被否定。产生的疏离和排斥感,而解决和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关键,在于合理维护自我的价值,合理维护对方的价值。
平等原则:不是地位,而是心理的平等,互相尊重
人有三种基本人际需要:包容,支配,情感需要
2、用语言表达诉求
人为什么有心理问题呢?需要没有被合理的满足。心理健康水平低的人常常不会用语言表达诉求,而是用行为表达诉求,心理助人就是合理的满足对方的需要。协助他表达诉求。完成他的诉求。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