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简书电影院简书电影
《无问西东》影评:生命的意义在于真实和传承

《无问西东》影评:生命的意义在于真实和传承

作者: 河南张宏涛 | 来源:发表于2018-01-29 13:48 被阅读268次

    文/张宏涛

    《无问西东》刚开始一会儿,看到吴岭澜,我就想到了鲁迅先生去世前曾经想要写的一个反映四代知识分子的传承的长篇小说。

    据冯雪峰回忆,鲁迅大病初愈后说要写一部长篇小说,讲四代知识分子的命运:“一代是章太炎先生他们;其次是鲁迅先生自己的一代;第三,是相当于例如瞿秋白等人的一代;最后就是现在如我们似的这类年龄的青年。”

    冯雪峰还说,“大约过了一星期,一晚再去访问的时候,鲁迅先生说道:‘那天谈起的写四代知识分子的长篇,倒想了一下,我想从一个读书人的大家庭衰落写起……’又说,‘一直写到现在,分量可不少。不过一些事情总得结束一下,也要迁移一个地方才好。’”

    四个月后,鲁迅先生去世,这个非常有历史意义的长篇小说就无缘面世了。这和鲁迅先生没有机会写一直想写的《中国文学史》一样遗憾(写文学史,需要有安静的大图书馆,查找很多资料,但当时偌大的中国,放不下一张安静的书桌)。

    看到《无问西东》里梅贻琦与吴岭澜的对话,吴岭澜与沈光耀的对话,我觉得这就是知识分子最可贵的传承啊。如果鲁迅先生看到这里,也会欣慰颔首吧。

    他们之间传承的是什么?传承的就是:真实,不放弃思索生命的意义,真诚地面对自己的内心和人生!不人云亦云、随波逐流。

    这是知识分子最宝贵的东西。

    失去了对自己的真实,就很容易随波逐流,很容易被洗脑,很容易辛辛苦苦忙碌一生,却感觉不到生命的意义。

    生命的意义是什么?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答案。而共同的答案是:活出真实的自己!

    如何活出真实的自己?影片中梅贻琦也给出了答案,那就是与真实的生活,进行深度链接。

    什么是真实?

    你看到什么,听到什么,做什么,和谁在一起,

    有一种从心灵深处,满溢出来的不懊悔,也不羞耻的平和与喜悦。

    梅贻琦不希望吴岭澜做一个埋头书本死读书的人,他希望吴岭澜能够用自己的心灵去与身边的人和事,发生真实的链接。就像武志红曾经说过的,小心陷入“心灵僻径”!避免只活在书本和思考等构成的纯精神世界里。

    我也想到鲁迅先生去世前两个月说过的一段很温暖的话:

    街灯的光穿窗而入,屋子里显出微明,我大略一看,熟识的墙壁,壁端的棱线,熟识的书堆,堆边的未订的画集,外面的进行着的夜,无穷的远方,无数的人们,都和我有关。我存在着,我在生活,我将生活下去,我开始觉得自己更切实了……

    鲁迅先生这段话,也很好地说明了什么叫真实!什么是与真实的生活发生链接!

    正如泰戈尔的诗,也是在强调,和身边的人,和身边的世界的链接。

    有谁知道,也许就在这闷热倦人的正午,那个陌生人提着满篮奇特的货物,已经上路?他响亮地呼唤着路过你的门前时,你便会从依稀的梦中惊醒,将窗儿洞开,抛下面纱,走出房门,去迎接命运的安排。

    沈光耀最初参军,正如他母亲所说,是有年轻人追求功名(这当然没什么不好)的因素的。所以,在母亲的提醒和压力下,他放弃了当兵的念头。

    但是,当眼睁睁地看到身边的人被日寇的飞机炸死,特别是那个可爱的孩子的死,及孩子母亲的悲痛时,他毅然参军了。此时,他参军,不再是为了功名,而是为了保护身边的人。他不再是从头脑出发,而是从内心出发。他选择了真实地面对自己。所以,他虽然知道自己可能会死,会让母亲伤心,但还是毅然出发。

    李想想要去支边,这就是典型的从头脑出发,不是从心出发,他不是活在真实中,他是被一种高大上的理念的宣传给打动了。他活得不真实。

    陈鹏正相反,他活得真实,果断拒绝高大上的工作,只因为他有心爱的人要保护。但李想却从未想过这一点,没有珍惜身边的人,他虽然天天和王敏佳及陈鹏在一起,但他与他们的链接很浅,所以毫不犹豫地选择申请支边。他的脑子里都是支边的光荣,而没有王敏佳的位置。这也是后来他选择明哲保身,不愿站出来的原因。如果他像陈鹏那样活得真实,就会第一时间站出来。

    我不是说支边不好,只是李想的支边,不是从心出发,不是看到了支边可以帮助那些活生生的人,而是受宣传影响,觉得支边很光荣,很好。就像吴岭澜当年不管读书的目的,认为反正读书是好的,我就去读书一样。

    沈光耀的母亲说的很感人,也道出了人生的意义!

    当初你离家千里,来到这个地方读书,你父亲和我都没有反对过。

    因为,是我们想你能享受到人生的乐趣。

    比如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比如同你喜欢的女孩子结婚生子。

    注意不是给我增添子孙,而是你自己,能够享受为人父母的乐趣。

    你一生所要追求的功名利禄,没有什么是你的祖上没经历过的,那些只不过是人生的幻光(三代五将)。

    我怕,你还没想好怎么过这一生,你的命就没了啊!

    人生的意义,就是以一个真实的人,以真诚的姿态,体验真实的世界,用心去和真实的世界发生链接,也就是活出自己。

    再举个最现实的例子。一个人应该如何对待父母?大多数人都会说:要孝顺!不孝顺禽兽不如!

    这就是被大词煽动,而不是真实地面对父母,面对自己了。

    真实的人,不会因为传统要求孝顺父母而孝顺父母,而是因为感知到父母对自己的爱,于是在父母晚年,给予爱的回馈。在父母中年,和父母进行爱的互动。

    如果父母早年虐待自己,没有给予自己爱,那也不会因为传统要求孝顺父母,就去孝顺父母。他会付赡养费,或者请护工帮忙赡养,不会勉强自己亲自去孝顺父母。

    如果不管父母当年如何虐待自己,都依然要孝顺父母,这虽然会被称为感天动地的大孝,但却是对自己不真实,对父母不真实。

    美国最伟大的总统林肯和人本主义心理学创始人马斯洛,都是对自己真实的人。林肯在父亲临死时,拒绝回去见最后一面;马斯洛拒绝参加母亲的葬礼……

    爱丽丝·米勒在《身体不说谎》一书中说道:

    我想将早期童年经验的深远影响告诉梵蒂冈教廷。对于那些从生命之初就学会将真实的、自然的感觉,强烈压抑下去的男男女女,要唤起他们的同理心是多么困难。因为他们真正的自然感觉显然已经荡然无存了。他们不再对其他人的感觉感到好奇,童年的心灵遭到残害的人们,俨然活在一个内在的防空洞里,他们在里面面向上帝祷告,他们把自己的愿望交付给上帝,乖乖的跟随着既定的规章,避免因任何一点疏忽而被惩罚。

    她这里强调的就是“真实”被打压后的可悲后果。

    真实,非常重要!真实就是力量!

    爱丽丝·米勒还说:

    我透过破解了自己的童年故事而成功地获得自由……一旦他们证实了自己的感知之后,便不再迷惘,他们越是接近自己的真相,就越能去接纳自己的愤怒和惊骇。

    这里,她同样是在强调真实、真相的作用。

    说到这里,我要来说说鲁迅先生的作品为什么会是那个时代最伟大、最有力量的作品?因为真实!因为是与真实的生活相链接的!

    当时,左翼作家们写的内容都很大,就是国家、人民……但写出的文学作品,更像是宣传品,而不是文学作品,因为缺乏真实,也缺乏个人的体验,用的都是很虚的大词。

    而右翼作家们不缺乏个人体验,但同样缺乏真实。或者说,他们的真实局限性太大。外面虎狼扑面,但他们的作品却只是在描写雅舍、品茶等,把真实的苦难给隔离掉了。这种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模样,不符合时代的真实。

    鲁迅先生的作品,主要是真实,是敢于直面淋漓的鲜血,敢于正视惨淡的人生,敢于面对内忧外患,不逃避!他的笔下正是那时的中国。

    另外很重要的一点就是,他写的大都是自己的个人体验和感受,而不是像宣传机器一样,写什么中国不高兴。

    他写的《记念刘和珍君》,刘和珍是他的学生。

    他写《为了忘却的纪念》,这几个烈士,都是和他交往频繁的弟子或朋友。

    他写“何期泪洒江南雨,又为斯民哭健儿”,是听闻中国民权保障同盟会执行委员杨杏佛被暗杀后写的,杨杏佛也是他的朋友。

    ……

    他写的都是自己的经历或体验(小说是体验),就连去世前的绝笔,写的也是《因太炎先生而想起的二三事》。章太炎是他老师,里面提到的黄兴是他学长。他的散文诗集《野草》,里面也全都是自己的深度的内心体验。

    这在同时代的作家中,非常罕见。这也是鲁迅先生最有魅力的地方。

    这部电影,还讲述了生命的另外一重意义,就是传承。

    但这个传承,不是《百鸟朝凤》里的天鸣那样,做师父的工具,不论时代如何变化,都要坚持把技术传下去。也不是一对夫妻,非要为父母生个孩子传宗接代,而是像沈光耀的母亲所说:想要享受做父亲的喜悦。想要把自己拥有的美好,传给子女。

    所谓传承,是指一个人,把自己的人生感悟传递下去。这一点,主要是知识分子的责任。其实各行各业都有这样的需要。比如工匠,把自己学到的技术,和长期实践中悟到的新技术,传承给徒弟,这样工艺技术,才会越来越高。而知识分子传递的是关于人生、文化等的思考和智慧。

    如果一个人从小就热爱学习,学了一辈子,读了万卷书,行了千里路,学富五车,但是不著书,不教学,只自己一个人偷着乐,那他就是一个书橱。

    如果一个人从小苦练各种武功,修为很高,但是他既不行侠仗义,也不传授弟子,就这样默默地练到死,这是武痴。对他人,也没什么意义。

    他们不是坏人,没有做什么不好的事情,但同样也称不上对人类有益的人。他们的存在对这个世界没什么影响,对他们的身边人也没什么影响。

    知识分子,天然有这个传承的使命。就像梅贻琦之于吴岭澜,吴岭澜之于沈光耀……

    知识分子的传承,不一定要亲自收徒。著书立说,同样是传承,比如《道德经》《论语》《庄子》《史记》、唐诗宋词元曲等,都是知识文化的传承。

    鲁迅先生说:我吃的是草,挤出的是奶。

    这句话也很形象地说出了传承的奥义。就是一个人传承的并不是自己从上一代人那里学到的,而是把上一代人传承的东西,和自己的人生体验糅合到一起,诞生的新的感悟传承下去。这样,整体上,就一代比一代强。人类也不断发展。

    (《百鸟朝凤》里的天鸣只是继承,没有创新,缺少个人体验,这与他自己内心本来就不喜欢唢呐,而且也没有这方面的天赋有关。他是被迫的。后来被尊师重道束缚了。)

    这种传承,并不是只能到老了,或者成为一代宗师了,才可以往下传承。这个传承是随时都可以开始的。按现在的流行语来说,是你不但要输入,还要输出。如果只输入,不断学各种东西,但无法输出,就会消化不良,学成一团浆糊。

    大多数人终其一生,也无法成为大人物,但同样可以把自己一生的经验教训传承给子孙。或者写成文章,传承给有缘人。就是平时,看到有益的东西,也可以分享出去。

    这也是我创办了三期自传写作群的原因!

    希望大家可以传承祖辈优秀的品质,同时看到祖辈的局限性,避免把这些不好的特质传递下去,回顾自己半生的经历,回顾自己交往过的朋友,回顾自己读过的书,回顾自己遇到的老师,回顾自己各种成败得失,写出来,认真分析、总结,让自己摆脱童年阴影,与时俱进,活得更真实!然后把自己的经验教训传递出去!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无问西东》影评:生命的意义在于真实和传承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xtyxz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