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各位老师:
大家好,今天我讲授的课题是《黄河颂》,下面我将从课堂特色、目标达成情况、教学策略的选择、教学效果与课堂缺憾五个方面进行具体反思。
一、课堂特色
特色一:目标精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符合学情,能力要求合乎课标,不遗漏不重复,减量不减质。
特色二:过程精简:课堂教学环节适宜,流程清晰,指令明确,要求明白。小组学习组织有序,效果鲜明。
特色三:问题精要:我基于课标、教材、学情设置的问题提纲挈领,统帅课堂。规避了“碎碎问”、“浅浅问”激发学生深层思考。
特色四:活动精当:课堂所设活动立足学生的课堂发展,为突破课堂难点让学生在小组群学中主动参与,在真实情境下深度学习,解决问题。
特色五:语言精美:在教学中我力求语言精简,力避冗繁,语文味浓厚,评价简短而富有激励性,过渡语优美。
二、目标达成情况
《黄河颂》是人教版新部编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一课。本诗是本单元第一篇教读课文,是部编教材“三位一体”阅读体系的第一步,因此在完成单元目标,乃至整本教材的教学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结合教材分析,我特设两个教学目标:1.勾画“颂黄河”部分的关键词句,学做批注;2.通过朗诵感受诗中的黄河形象,领悟黄河凝聚着的中华民族精神。目标一在本堂课的教学重点中已高效达成,此目标设置合理,适合学生实情。目标二难点未巧妙突破,可能是因为与目标一相比层次略早拔高,教学过程中未能按理想实现推进。
三、教学策略的选择
在教学过程中我一如既往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活动为主线的教学原则,本节课主要以思维导学、朗读品析、点拨提升法为主。课标建议语文教学“尤其注重激发学生好奇心、求知欲、发展学生思维”,核心素养中也提出“思维能力的发展与提升”。本课设计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核心问题,层层推进,有效引导学生在文字中步步深入课堂。
课标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语文课程要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和学科特点,爱护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激发他们的问题意识和进取精神,关注个体差异,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本节课学生活动主要有阅读、品析、倾听、感悟等。课堂中学生的自主学习主要以批注、圈点勾划为主,使学生拥有独立思维的时间与空间。在难点突破时采用了合作探究法,及时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探究意识。
四、教学效果
高效的课堂生成需要活跃的课堂状态,我善于根据具体教学情况,灵活运用教学方法,精心设计调动学生课堂学习主动性的方法。作为课堂的组织者、参与者、合作者,我非常重视课堂民主平等氛围的营造,积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让学生在充满求知的愉悦感中最大限度的激发了学生的主体意识。
五、课堂缺憾
美中不足的是,语文课堂不仅要培养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更要关注课程的实践性。然而,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不仅是在课堂“言说”过程中,而是在学生充分的“践行”中形成的。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力争让课堂成为学生语文“践行”的场所,为学生积极构建开放的语文学习世界。
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语文教师,除了要具备一定的教学经验外,还必须具备不断反思的意识,才能使自己与时俱进向教学艺术的殿堂迈进。我将不懈努力,让自己站稳讲台。
我的反思就到这里,谢谢大家。
我是老师
相关推荐
第15届名师优课初中语文第一期简报
阅读 115
让语文课堂回归到语文本身
阅读 106
上好常规课
阅读 85
《黄河颂》说课稿
阅读 193
语文学科教学自我诊断报告
阅读 662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