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接上篇:

《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接上篇:

作者: 石咪 | 来源:发表于2021-08-26 20:00 被阅读0次

    想法里面存在着真相。童年的经历如此强大、如此鲜活,于是便塑造了每个孩子对世界独特的看法,外面的世界变成了在我这里的世界。生命刚开始的阶段会显著地影响后来的阶段,因此,人对世界的看法是在人生的最初阶段里形成的。

    两个问题:“我是怎么看自己的?我好吗?”“我是怎么看别人的?他们好吗?”

        “一切的关键就在于那是’人生坐标’。一旦我们在童年决定用哪种态度和观点,我们就会在随后的人生里始终坚持自己的选择。这些态度和观点,变成我们存在的底层框架,从那以后,我们便建构一个世界,不断确认和支持这些信念和预期。我们把自己的人生变成了一个’自证预言’。我们会控制事件的发生,从而确保预言会成真。我们会确保自己的世界和预期的一样。

    赢了游戏,输了自己。老师们经常会跟学生玩的游戏,叫做“猜猜我在想什么?”这个游戏基本上老师都是赢家。学生肯定觉得自己很蠢。而老师赢得了学生,就能获得优越感。这类游戏的发起基本上都不是出于真诚。

    人们玩的心理游戏和人生坐标之间的关联:

    第一种:我不好,你好。这代表了一个人的行为态度,认为自己很差,别人都比他好。低自尊的人通常觉得生活对他们不好,却更善待别人。处在这个坐标的人认为自己是生活的受害者,所以他们就玩那些会把他们变成受害者的游戏。他们认为自己很不幸,随时会给你报一长串遭遇过的不幸事件。更严重的是,有些人会竭尽所能地选择记住那些悲伤和不快乐的事件,而忘记或忽略美好的时光。他们认为自己的人生被不好的力量影响,无法掌控人生,这让他们焦虑,觉得自己不够好。

    “不论我做什么都要爱我”。有些人生活一团糟,或者有意无意惹上麻烦,就是想看看别人能够宽容他们到什么程度,什么时候会排斥他们。“我早说过你会这样对我,证明我是真的很差劲很愚蠢”。

    “我好,你不好”处在这个坐标的人常会占据权力和权威的制高点。“我抓到你了,你个坏蛋”这个坐标的人会证明别人根本都是无能而不可信的,他们会把斥责和惩罚别人视为己任。这个游戏让感到愤怒,或者至少能让他们对别人评头论足。尤其在机构组织里,权威人士很容易把自己想象成严厉的父母,把员工当做顽劣的孩子来惩罚。“你为什么总让我失望?”他们总会利用任何时机来制造一些能让他们评判和惩罚别人的情境。“我比你更心痛”、“我是为你好”。他们从不会抑郁,因为愤怒的人从不觉的内疚,因为他们总在怪罪别人。

    声明:了解这些理念并不是给谁贴标签,或是攻击羞辱别人的,他们只是用来理解行为的方法,尤其是理解我们自己的行为。

    “我好,你也好”:这是一种发自内心信念的行为。信自己,信他人。这个人生坐标并非是静止的状态。你觉得自己是好的,也相信别人是好的,那就得靠行为和态度持续地对自己和别人展示出来。

    看完了这本书,我有几点想法:

    1.这本书能够让我看到一些自身存在的问题。我是一个有点情绪化的人,有时候会深陷情绪的旋涡,那么为什么我会情绪化,为什么在遇到一些实际的情境的时候,我的反应会是这样?为什么有些人情绪稳定,能理智客观去看待问题?心理学的知识能让人更客观理智看待问题。

    2.看待问题的角度应该多方面。心理学给人打开了一个窗口,一个观察和思考自己认知的窗口,每个人的行为背后都有原因。一个去偷东西的孩子,我们只看到他的行为是偷东西,也许他是为了帮家里还债,也许他走投无路,也许他是为了去上网打游戏,总之,了解原因背后的真相,才能对人性有更深入的了解。

    3.这本书里面,咨询师带领一个抑郁的有自杀念头的“蛤蟆”,一步步直面自己的问题,不断调整他的认知,最终重获新生。咨询师从来没有给过他答案,只是在引导他回答问题,进入“成人状态”,自己认识到问题,才有改变的动力,最终,他获得了新生。

        我们作为教师也是一样,不能因为学生犯了错,就简单粗暴的给学生的问题定性,甚至否定这个学生本人,更不能抱着一定要改变学生的想法,事实证明,我们不能改变任何人,除非这个人自己愿意去改变!那必定是学生的内在有非常强的改变动机,而我们也只能是一个指导者的角色。经常有学生说,某某老师影响了我一生,我想那应该是他自己本身也有自我改变的强烈愿望,否则老师怎么可能改变人的一生呢?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接上篇: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xuguil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