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只会玩手机,你已经快不是我爸了,你快是手机的爸爸了。”
最近一名小学四年纪的小朋友在自己的作文《爸爸,我想对你说》表达了对父亲玩手机的不满,其不满情绪主要来源自父亲有时间就光知道玩手机不陪自己。
作文让许多家长读后感觉内心很震撼,特别是作文的开头“爸爸,我一直想对你说:和我玩一会”,直接说出了自己的心声,让人读后感到些许心酸。
陪伴对儿童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有些家长的确工作繁忙下班后可能还要应酬,那么有空在家的时候就更不应该专注在手机上面,应该尽量弥补平时对孩子陪伴上的缺失。
教育和陪伴不是一回事。
教育和陪伴对于孩子来讲都必不可少,两者虽然有共同之处,但是出发点是不同的:
教育环节中,家长起着指导的作用,让孩子模仿,跟着学习。陪伴环节中,家长是跟随着孩子的想法和节奏。
陪伴孩子的时候更方便的观察到孩子的行为习惯,有助于了解孩子内心活动,可以通过孩子的言谈举止和互动活动了解到孩子内心世界,从而更有利于家长对孩子的教育指导。
在童年发展的关键期,陪伴的重要性要比教育大得多,愿意花时间陪伴孩子才是最好的教育方式。
图源网络,侵告删陪伴也是有质量的,高质量的陪伴不仅仅是参与其中而已。
家长陪伴孩子之后的态度和身心感受很容易就会被孩子感知到,他们虽然小但是很明显的能感觉到你是否愿意与他一起游戏。而高质量的陪伴包含4个原则:有趣、接纳、好奇、共情。
有趣是指家长主动营造轻松有趣的氛围,接纳是指家长积极向孩子表示认可他行为背后的愿望、动机、想法和感觉等。好奇是指对孩子行为背后的意义产生兴趣,共情是指让孩子明白家长在意他的想法,不管愉快还是低落的时光,你都会陪伴着他。
如何做一个高质量陪伴的家长?
首先,最重要的是“倾听为主,减少教训”,高质量的陪伴是与父母与孩子之间的心灵交流,要让孩子多多表达自我的想法,而教训会让孩子在展露自我的时候压抑住真实想法。
再者,多留意孩子所使用的非语言信息。孩子还小,语言表达能力没有成人那么完善,大部分感受和想法是借用肢体或者表情等非语言信息表达的,特别是在放松的游戏氛围里,此时留意非语言信息是了解孩子的良好渠道。
最后一点也是最难做到的一点,是家长让自己变得有趣。陪伴孩子的时候也是家长的一次自我成长,在与孩子一起游戏的时候会找到童真的感觉。这个时候家长要放下架子尽情做个“小朋友”,这样在陪伴中孩子才会完全接纳你,并且容易和你培养出深厚的“友谊。”
对于小学生怒怼爸爸的作文您怎么看呢,留言说出你的看法。
PS.本人原创首发在企鹅号,现搬到简书与大家共同分享教育心理学知识
网友评论
什么样子的父母带出什么样子的孩子,父母首先要为孩子树立一个榜样
谢谢阅读和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