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4731649/177b1da0ea09214a.jpg)
清明小长假的第一天,很快就过完了。
原计划是要来加班的。但是天气实在很好,临时改了计划,去看了场想看的电影——《老师好》,在缅怀青春的同时,实实在在被感动了一把,狠狠流了把眼泪。从电影院出来,还自嘲年龄着实大了,很容易感动,也很容易流泪。
春天的阳光最是和善。没有夏天的燥热,也没有冬日的严寒。温暖的让人安心,安心的让人想睡…所以,然后,结结实实睡了一个下午。
一觉醒来,整个屋子已经完全被夜色包裹。突然间觉得心慌。想起来网上曾有人问,你什么时候觉得最孤独。有网友说,一觉睡醒天色全黑了,坐在夜色里,有种被全世界抛弃的感觉。
坐在夜色里,心里莫名的焦虑、慌张。想起来昨天制定的工作计划,一项都没有完成。然后陷入自我怀疑中。执行力差,自律能力差,不聪明还不努力…
有些焦虑,有些烦躁,有些懊悔…如果严格执行计划,明天就不用加班加点了,如果控制住自己的懒散,后天还能去公园看看春天的花…
烦躁时看到了手机上推送的TED视频:为什么越努力,越焦虑?不禁也想问自己,为什么要这麽焦虑,为什么不能放过自己?
刚毕业开始工作时,在报社做实习生,一月800的工资,勉强只够糊口。当时好羡慕工资1500的同事。几个月后,工资拿到了1800,然后觉得,如果工资能拿到2500,我每天肯定都会很开心的来上班,肯定不会再这麽苦逼,焦虑。再后来,工资拿到了,3k、4k…6k、7k…仍旧感觉很苦逼,仍旧很担心不够生活。
但其实焦虑本身就是一种正常的现象,人们对于物质的追求本来就不是孤立的,而是在与人的对比中形成的,也就是所谓的“身份焦虑”。
刚毕业时,我们焦虑的可能只是下个月的房租,当时的我们觉得能实现基本的房租自由,温饱自由就很满足了。等满足了基本需求,我们就开始羡慕有房有车,开始努力想要实现中产阶级…
正是这些焦虑感,促使我们一步步的往前走,一点点的进步。适当的焦虑,是督促我们进步的动力。
然而生活依然很辛苦了,就不要把自己的发条上的太紧了。适当的放松也是生活的调剂。蔡康永不是也说,要适当的原谅自己,原谅自己偶尔的懒散,偶尔的不努力。
所以,适当的焦虑,也要适当休息。毕竟要走的路还很长,要焦虑的事情还很多。偶尔的放纵,只是为了更好的前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