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haoWu笔记分享】
共情是设计思维的基础。此阶段得出的结果,将为随后的步骤提供信息和依据。随后各个阶段的成功与否,以及整个设计思维路径的成功与否,都将取决于你在共情阶段学到的东西。
在这个阶段,你的任务是去了解那些你要为之服务的人,也就是那些面对问题的人。你必须了解用户想要满足的实际需求和情感需求了解用户所面临的约束,他们试图满足这些需求的方式,现有解决方案令用户满意的方面和不满意的方面,用户采用现有解决方案的大环境,以及用户在整个体验中寻找到的意义所在。你的目标就是设身处地从用户角度着想,理解他们对问题的感受。
共情包括三项主要活动:观察、互动和沉浸。其中每项活动都代表了一个实地研究的导向,旨在接近并了解人们在目前环境中的状态。观察,包括在用户遇到问题的实际环境中观察和倾听用户的意见,并体验他们用来解决问题的产品。观察的重点在于了解用户的实际行为。互动,是指与用户进行交互,捕捉用户的行为方式、想法和感受。沉浸其中,就是指让自己成为一名用户,亲自体验并使用产品。我们将在下面逐一讨论各项共情活动。
与用户产生共情,并非小事一桩,而是需要付出大量努力的。当你 面对一个你不太了解的复杂问题时,这种努力是值得付出的。如果没有对问题整体的深入理解(这种理解来自与用户发生的共情),那么你开 发出全新而实用的解决方案的机会就十分有限。研究表明,从他人(如用户)的角度来看待问题的能力,能提高开发出新颖而切题的解决方案的可能性。
共情可以帮助你对用户形成全新的见解,而这是传统研究工具做不 到的。用户调查等传统方法,可以提供关于用户信念、态度和行为的可靠信息,比如他们使用产品(如商品或服务)的频率,或者他们喜欢的 产品的特性,却无法帮助你理解用户为什么会表现出某种行为(比如为 什么人们不愿经常使用某项服务),为什么会有某种态度(比如为什么这项服务的某个特性有吸引力)。共情可以让你获得这样的洞察力,还可以帮你发现产品的意外用途。用户主导的定制行为或变通方法,无形的情感联结,以及未得到明确的用户需求,所有这些都提供了传统研究无法获得的宝贵见解.
网友评论